走近黃樂庭:設計與建設局東河防洪工程的華人生力軍

人氣 138

【大紀元2024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現年28歲的黃樂庭(Lok Ting Wong)加入紐約市設計與建設局(NYC DDC)將滿2年,負責監督曼哈頓下城的東河防洪工程。目睹工程從無到有,黃樂庭也從幕後走向臺前,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分享自身親歷颶風珊迪的破壞力而深感環境工程的重要性,以及黃樂庭突破文化藩籬,鍛鍊不怕犯錯,學習團隊溝通的心路歷程。

黃樂庭在香港長大,16歲時隨家人移民紐約,是紐約城市技術學院理工學院的校友,目前在市設計與建設局環境和危險物品服務辦公室擔任環境協調員,負責審核市府工程工地的土壤和水污染,而他參與的其中一個項目是東河沿海防洪工程(ESCR)。

珊迪颶風過後,紐約市與聯邦政府開啟了東河沿海防洪工程,聚焦曼哈頓東25街到蒙哥馬利街一帶推行應對海平面上升和強降雨的長期防洪措施,包括防洪牆、平開式和滾輪式防洪閘門以及高架沿海設施。東河防洪計畫被永續基礎設施研究所(ISI)評選為永續發展「遠景金獎」,工程從2020年秋天動工,預計到了2026年才會竣工。

「我印象很深刻,學校因為珊迪颶風的影響,直接停課一週。」黃樂庭說,珊迪影響的範圍主要是曼哈頓下城的沿河一帶,也是東河防洪工程的所在。因為工程也會設置公用空間與綠地,加上華埠(Chinatown)也是利益關係方,因此黃樂庭時常會與華埠社區溝通,搜集民間的反饋,同時扮演好環境審核的角色,「前期花很多時間籌備的工程如果半途出現問題,就得喊停」。

紐約市設計與建設局環境和危險物品服務辦公室的環境協調員黃樂庭在工程現場。(紐約市設計與建設局提供)

黃樂庭的業務範圍包括了布碌崙大橋-蒙哥馬利街沿岸復育計畫,現場除了視察核實防護措施是否到位,防止工地沉積物、土壤和污染水進入下水道、街道和鄰近水體,他還得監督空氣品質控制裝置,並確認所有必需的環境許可證均處於有效狀態。

身為香港移民,黃樂庭能說流利的廣東話與普通話,因此與華埠的廣東移民社區溝通並非難事。但是黃樂庭在大學畢業後就加入市設計與建設局,成為了東河防洪工程的一員。

「我剛進來的時候,因為我學的專業跟實際工作不太一樣,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背專有名詞,不然跟廠商對話時,會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黃樂庭在加入市設計與建設局後至今,基本克服了語言問題,但黃樂庭身為6人團隊中唯一的華人臉孔,也得學習跨越文化藩籬與同事互動。

「我的主管也跟我說過,不要害怕犯錯。」黃樂庭笑著說,因為華人文化強調謙虛,他就養成了不愛出頭的習慣,但是這麽低調的態度並不一定適合美國文化。除了磨練不怕犯錯的勇氣,黃樂庭也在主管孕期請假期間,掌握了時間管理與團隊溝通。

「我從主管身上學到最多的就是時間管理。我現在已經練就接下一個任務後,我會生成行事曆,掌握時間及時把成品給端出去。」黃樂庭補充,「大項目無法靠個人單打獨鬥,我需要能與同事交流。好比我是負責環境審核,而同事負責批准項目,我們之間就需要非常多的交流,包括討論項目的進展,這樣才能更快地決定項目的下一步動向。」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灣區斥資5.45億美元 啟動南灣海岸線防洪工程
台灣會館老人中心慶雙親節 三耆老獲頒州議會義工獎
共和黨王紹權選第40區州眾議員 舉辦籌款晚宴
紐約13歲少女 被歹徒刀逼進法拉盛公園樹林性侵 市警懸賞1萬元追查嫌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