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赤崁傳承與希望 守護丁香魚的珍貴傳統

遊客正在幫丁香魚分級。(高一筆提供)
人氣: 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澎湖報導)黃志文:「澎湖丁香魚曾經的盛況,最高紀錄是一天全赤崁村捕獲了一萬箱丁香魚,每箱十五公斤。我聽到這個數字時驚呆了。大概在四十年前,我爸爸一晚就可以抓三百萬的丁香魚。那時候台北市一棟房子五十萬,老師一個月的薪水是兩萬塊,而我們這邊的漁工一個月就能分到十來萬元。」

黃志文的父親在盛況時期,曾一晚抓到三百萬的丁香魚。(黃志文提供)

黃志文在澎湖白沙鄉赤崁村土生土長,細數船長爸爸當年的豐功偉業,他提到:「我爸爸天賦異稟,當年沒有衛星和探魚機,依靠多年纍積的經驗就能成功抓捕丁香,而且網子不會壞。現在的捕魚需要一個完整團隊支持,船員多是外籍,本地船員很少。而女工負責煮魚和曬魚,年紀都偏大。因此,我們未來可能需要逐步機械化,因為人力資源真的很難找到。」

丁香魚是洄游性魚類,全年皆可捕抓。(黃志文提供)

為何舉辦丁香魚體驗

黃志文:從今年元宵節至今,已舉辦五場次「赤崁丁香魚體驗小旅行」,這是他和澎湖文史工作者高一筆共同討論出來的行程,主要的考量點是:「我爸爸曾是赤崁最會抓丁香魚的人,赤崁是丁香魚的重要產地之一。其次,赤崁擁有豐富的丁香魚捕撈歷史。現在,赤崁和鳥嶼村是僅剩的兩個捕撈丁香魚的村莊。而且赤崁目前還有六艘漁船在捕撈丁香魚,而鳥嶼村只剩下兩艘。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推廣本地的產業,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丁香魚文化。」

赤崁丁香魚小旅行,從元宵節開始至今,受到遊客的青睞。(高一筆提供)

活動流程如下:

挑選丁香魚:讓參與者體驗挑選丁香魚的過程。

過篩丁香魚乾:教導如何篩選丁香魚乾。

烹飪丁香魚:教大家如何製作丁香魚料理。

品嘗料理:最後是品嘗自己製作的丁香魚料理。

丁香魚乾工序繁瑣,這是煮的過程。(黃志文提供)

丁香魚的捕抓季節和特性

從父親手上接棒丁香魚加工和販售多年的黃志文指出:「丁香魚是洄游性魚類,全年皆可捕抓。但由於丁香魚屬於沉水性魚類,主要棲息在水下十至二十米左右的深度,因此在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魚網容易飛起無法順利作業。具體捕抓季節集中在夏季,大約從四月到九月中旬。在東北季風結束後,春天的四月左右就可以開始捕抓丁香魚。而五月會有一整個月的赤崁丁香禁補期,讓丁香幼苗有長大的時間。」

亞洲地區丁香魚的生態

一般來說,環境與生態教育中,有些人認為捕撈丁香魚是一種捕撈小魚的活動。我們現在推廣這個活動,是因為早期澎湖的丁香魚數量豐富,但後來因過度捕撈而減少。許多人誤以為這是澎湖人捕撈過多的結果,但其實還有其他因素。例如,洄游性魚類因珊瑚礁區的破壞,因此能生長繁衍的海域減少。

大齡朋友專注的在幫忙分類。(高一筆提供)

目前在東亞地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捕撈丁香魚最多的國家是越南。澎湖現在一年的丁香魚產量可能只有三、四十噸,而越南的年產量達到一千多噸。我們無法阻止其他國家的捕撈活動,因此即便我們在這裡進行保育,如果其他地區不同步保育,洄游的魚群數量仍會減少。

澎湖現在一年的丁香魚產量可能只有三、四十噸,而越南的年產量達到一千多噸。(高一筆提供)

丁香魚加工 工序繁複

黃志文:「發現阿姨們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充滿智慧。要把魚煮得漂亮、曬得漂亮、開得漂亮,並製作出完整的丁香魚乾產品,需要多年經驗。遇到下雨天,他們需要反覆搬進屋子、再曬、再收,過程非常辛苦。這些努力和對品質的堅持,傳統的工藝和精神,能夠深深感動遊客,讓他們更加珍惜這項傳統技藝。」

赤崁居民正在曬丁香魚。(黃志文提供)

澎湖人的丁香魚吃法

「我媽媽從丁香魚捕撈初期就參與,其中的品質差異一般人不會分辨。我們可以區分小丁香、中丁香和大丁香,適用的料理也不同。小丁香適合老人煮粥,中丁香適合炒花生炒小魚,大丁香適合蒸食,用醬油和哇沙米一起吃。魚乾經過煮熟和曬乾後,有天然的甜味。」

現炸丁香魚,香氣四溢。(高一筆提供)

黃志文說:「在我們家,我媽媽開發了小魚干貝醬。這種醬最早由赤崁村開始製作,做法是辣椒炒蒜頭,再炒小魚,最後加入干貝,變成干貝醬。這種結合其他食材的創新,使得丁香魚的特性得以充分展現。」

透過體驗活動,希望能將傳統技藝和故事傳承下去。(高一筆提供)

保育與傳承的未來

黃志文以感慨的語氣說:「父親的去世之後讓我為了回憶父親,更加深入了解他們那一代人的智慧和辛苦。他們用多年經驗將丁香魚煮得漂亮、曬得漂亮、製作出高品質的丁香魚乾,這些工藝和精神深深感動了每一位參與者。如今,我們希望透過這些體驗活動,不僅讓遊客學習和認識丁香魚的文化和技術,還能將這些傳統技藝和故事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和珍惜這片土地。」

丁香魚小旅行,提升了赤崁村的經濟產值。(高一筆提供)

他補充道:「這項活動確實提升了我們村的經濟產值。我們不需要捕撈大量的魚,只要透過這種文化體驗,就能創造經濟價值,同時吸引遊客學習如何捕抓、分辨和製作小魚乾,增加對澎湖的認識和熱愛。這項活動的亮點在於讓大家理解每種物產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村民的特性和性格。比如,有些阿姨從十二、三歲就開始煮和曬丁香魚,持續到七、八十歲,他們會將這些技術傳承給下一代,這是一種深深紮根於生活中的傳統智慧。」

紮根於生活中的傳統智慧。(高一筆提供)

黃志文相信,未來的赤崁村將在保育和傳承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讓更多人認識到這片土地的美好和價值。透過這些活動,不僅保留了文化遺產,也為村民帶來了新的生計和希望。他說:「希望更多人能夠來到赤崁村,體驗這裡的獨特文化,感受我們對丁香魚的熱愛,並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傳統。」

希望更多人來赤崁村,體驗這裡的獨特文化。(高一筆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