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國經濟展望:溫和穩健成長

標籤:

【大紀元1月1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二零零二年美國經濟經過九一一恐怖攻擊和企業醜聞造成「二十世紀初以來資本主義最大危機」兩大衝擊,仍以小幅成長告終,凸顯美國制度與人民的堅韌及反應能力。環顧世界其他經濟體的體質與規模,美國仍是世界經濟火車頭。綜觀美國和全球局勢,可預期美國經濟未來仍將溫和穩健成長。

二零零一年九月回教激進恐怖組織劫機衝撞紐約世貿大樓和華府五角大廈,直搗美國金融和軍事心臟的大膽攻擊,雖然震撼美國社會,卻沒「嚇倒」他們;相反的,今年九一一週年紀念會上,美國全國各界所表現出來的堅毅不拔,井然有序,和重建決心,充分顯示恐怖份子企圖打擊的美國經濟和軍事,更加堅強地在反擊敵人。

真正打擊美國經濟的不是恐怖攻擊,而是企業「菁英」貪婪自私,枉顧企業倫理和投資人利益所犯下的一連串企業醜聞。恩隆能源、世界通訊等大公司在最高主管貪瀆自肥醜行被揭露後,引發進一步的司法與輿論調查,全國民眾赫然發現,原來企業主管得遂私慾,是董監事、會計師、籌資公司分析師等「結構共犯」集體瀆職所致。

憤怒的投資大眾以罷買股票甚至賣股退出市場抗議,外資更趁機抽離保持安全,讓各界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國會迅速反應民意,制定了沙巴尼斯|奧克斯里法案,從公司管理到證管會職責,增強互相制衡和分層負責機制,譬如公司監事會純粹由外人組成,執行長和財務長必須親自為公司所提出的財務報告負法律責任。一般論者認為這法治層面的改革足以嚇阻類似的犯行,曾獲諾貝爾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甚至說新法太過嚴苛,有可能打擊資本家冒險創業的幹勁。

國會和政府劍及屨及的立法和行政動作,顯示美國的制度確實「向人民負責」,畢竟,不恢復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人民對體制的信心的話,資本主義根本就無法有效運作。美國社會成熟的另一表徵是「第四權」的媒體相當負責稱職。經媒體報導,美國民眾知道「作怪」的公司主管,只弄垮了美國一萬六千家左右上市公司當中的極少數公司,紐約股市得以在十月以後強勁反彈,就是投資大眾大抵相信企業醜聞歪風大概已經達到尾聲,他們可以再度進場的結果。

到了年底,金融市場因為經濟前景不明朗、攻打伊拉克戰爭陰影、北韓核子危機、油價上漲等諸多因素下跌,創下一九三九|四一年來首次「連三黑」記錄。這不表示明年股市的行情仍將看淡:對伊拉克軍事行動言之久矣,按「市場反映」原則,早就反映在股價當中,再說,自許打「高科技戰爭」的白宮,絕不可能讓戰事拖延太久,只要達到「改換(巴格達)政權」目的,一定立刻脫離,因此股市並不會把「戰爭」看得太嚴重。

金融市場仍將以「經濟基本面」作為操作準繩,看看經濟大勢、產業與科技發展、企業獲利展望等,決定買賣股票、基金、債券和期貨。有一派觀察家以三P作為判斷明年美國經濟大勢的標準,即:貨幣與財政政策、物價、和生產力。

商業週刊說,這三大標準真有效的話,顯然美國的情況令人樂觀|央行(聯準會)堅守低通膨率、低利率政策,躉售和零售物價入秋以來開始上升,九五年以來不斷成長的生產力更是提升企業獲利能力和薪資的主力。它說,這三P的「良好互動」組合在二零零三年將對美國經濟造成「穩定」「溫和」成長的效應。

若美國經濟無法「自拔」,最具挑戰相的歐洲是何情況?歐洲沒有恐怖攻擊,也沒那麼嚴重的企業醜聞,可是它的經濟照樣疲軟不振。貝克教授說,美國經濟反應能力強,強在彈性與生產力,肇因則是「管制較少」,「稅率更低」。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和「上升中」的中國大陸,根據台灣駐紐約財經官員的觀察,更和美國「沒得比」,而美國保持全球經濟引擎的地位,各國「不敢」看到引擎降溫或熄火,外資將「見機回流」,加上第三世界技術人才不斷流入美國就業市場,他們說,要美國?font color=#ffffff>(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金價持續走強 黃金增產卻日益艱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