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研發機器人獲國際大獎 產業化尚待考驗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7日訊】(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台灣淡江大學研發的「自動感應機器足球員」榮獲世界級大獎,顯示出台灣機器人的國際競爭力。不過,中正大學校長羅仁權提醒,台灣的機器人大都用於教學,研發能力較弱,加上缺乏整合性思考規劃,要納入產業體系還有待考驗。

淡江大學電機系師生自創的聲控機器人參加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奪冠,捷報傳回台灣,全校師生歡欣鼓舞。這個名為「先驅者」(Forerunner)的機器足球員做起追球、盤球和射球等動作皆運作自如,曾在今年六月摘下旺宏金矽獎半導體設計與應用大賽評審團大獎,當時即被專家喻為「機械貝克漢」,此次抱回世界冠軍可謂實至名歸。

淡大的「自動感應機器足球員」榮獲FIRA機器足球員世界冠軍錦標,對於台灣發展機器人注入一股士氣,不過,中正大學校長、IEEE國際工業電子學會總裁羅仁權指出,台灣機器人七成以上都用在教學,研發能力比較弱,研究經費不多,加上缺乏整合性思考規劃,要納入產業體系還有困難。

羅仁權表示,製作機器人是整合機電的載具,需要注意速度、精巧度、反應能力,而且要搭配電路、控制、網路資訊等各方面的設計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意及實作技術,台灣正研發各類型的機器人以因應醫療、救援、保全、居家照顧等需求。

羅仁權也透露,中正大學自行研發智慧型自走式機器人,可以作為公共場所的導覽,或是大樓、家庭的安全監控及防盜和防災功能。目前學校已和國內某家保全業者合作,這部機器人預計今年底首度亮相,這也是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產學合作成功的先例。中正大學研發的機器人除了導覽和防災功能外,還有服務和資訊查詢的功能,且配合現代科技,可經由網路加以控制,同時可經由無線傳輸影像信號,了解機器人所處的現場狀況,機器人本身還有各種定位避撞感測器作路徑規畫,可到達發生狀況的地點。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