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樓稱雄世界 大躍進式浮誇風再現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韓綜合報道/世界摩天大樓協會的統計顯示,在目前世界上最高的10座摩天大樓中,有6座在中國。而早在2001年年底,上海已建成高層建築的總建築面積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在中國,摩天大樓的象徵意義已經遠遠超過的經濟和使用意義,在中國的造樓運動中,人們經常看到行政力量的影子,高樓被視為政治家的資本。

* 造樓運動中心上海不堪重負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導,目前上海擁有4000多幢24米以上的高樓,其中18層以上的已達2800多幢,還有2000多幢高樓已通過審批或正在興建之中,此外,舊城區的拆遷改建中還將出現更多的高層建築。上海水務局的官員表示,經濟迅速增長和人口大量遷入,鋼筋水泥的的摩天大樓拚命蓋,加上過度開採地下水和進行地下工程,上海每年正在以1.5厘米的速度下沉。

業界流傳的幾個數據是:上海目前下沉最嚴重的是浦東區,其中摩天大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區去年地面平均下沉3厘米;「中國第一高樓」、420米的金茂大廈附近更下沉達6.3厘米。

為此,10月底,上海市有關部門提出限建摩天大樓措施,以期緩解地面沉降問題,將上海「下沉」速度降至每年0.5厘米左右。

但是隨後,位於金茂大廈旁邊擱置四年的摩天大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卻正式宣佈復工了,因為有關條例的修改不涉及已經審批的高樓。

* 環球金融中心高度「與時俱進」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最初的目標就是「世界第一高」,設計高度為466米。後因資金問題,導致擱置4年。到去年年底,由於上海寫字樓市場回暖,這一項目又出現了轉機。 但是4年後,508米的台北101大廈的落成令「世界第一高」計劃落空。如人們預料的那樣,很快有消息傳出,復工後的環球金融中心的建築方案是高492米。

據透露,憑空拔高的近30米緣於上海某位官員的一句話:「儘管有消息說中國台北正在建造超過480米的摩天大樓,但是環球金融中心肯定是世界第一高。」

據最新消息,日本和韓國都在計劃修建500米以上的高樓,人們不由得擔心,在漫長的造樓過程中,環球金融中心的高度是否還要「與時俱進」,繼續「長高」?

* 行政力量造就高樓競賽

世界建築師協會的德尚先生說,「高樓是建築師的夢想,但是商人和政府需要對它進行綜合考慮。」「很多摩天大樓在建成後,都沒有做到盈利,因為它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很多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很多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建那麼高的樓。比如在香港,因為地少人多,這可能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但是在中國大陸,情況可能就不是這樣了。」

據業界人士介紹,摩天大樓從建築上來講並不經濟。不僅建築成本和維護成本高昂,而且從經營上來說,這些摩天大樓的經營收入來源,除了在觀光方面佔有一點優勢之外,其餘的餐飲、娛樂、會務、出租……與普通高樓沒有本質差別。

在中國的造樓運動中,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力量造就了今天的高樓競賽。

有網民批評說,「建那麼多高樓對工人、農民有什麼幫助呢?不過是滋養了腐敗。」「我希望經濟多一些世界第一,生活水平多一些世界第一,人才數量質量多一些世界第一……而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稱雄世界。」

* 形象工程一擲千金 失學失業居高不下 3000萬人吃不飽

摩天大樓只是上海建設一部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市政府宣佈2005年前將投資470億,將上海打造成「旅遊天堂」。而且上海建設也改以紐約為目標,對香港和新加坡已經看不上眼了。

其他城市也不甘示弱。北京準備用幾千億建設新北京迎奧運。據悉,北京奧申委承諾的用於科技奧運的總投資就達1000億人民幣。北京市政府也明確表示,將投資1800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2002年2月,杭州有關部門提供的一份最新的報告說,杭州將投資1500億用於把該市建成長江三角洲僅次於上海的國際性大都市。2002年5月,重慶市也宣佈將投入6000億全面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形象。東北的大連、瀋陽分別要建成國際展覽業之都和裝備製造業之都……

一方面全國各地官員不惜重金,大興土木,打造形象工程,創造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可是另一方面,中國兒童失學率、居民失業率卻居高不下;艾滋病患者人數激增到84萬,醫療設施卻嚴重缺乏;甚至北京扶貧基金會會長王郁昭坦承,大陸目前還有300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據大陸官方媒體報道,全國目前有2700萬兒童失學,占適齡兒童占適齡兒童一成左右。但蘋果日報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加上不在統計之列的城市民工子女、超生小孩及統計時的誤差等,失學人數估計高達5000萬。而讓全國5000萬小童重回他們夢寐以求的校園,最多每年只需250億元(平均每人500元雜費)!中國每年的教育投入只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遠遠低於聯合國建議的6%的標準。中國對教育投資的比例甚至比非洲窮國烏干達還低。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2003年上半年艾滋病患病者的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1%。中國衛生部表示,目前中國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有84萬人。患者人數與日俱增,藥品和醫療設施卻嚴重缺乏。人民對衛生保健的需求增加,但衛生保健的投資,卻呈現停滯的現象。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公佈的數據是,1991年中國平均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數是2.32張,2000年是2.38張,10年來幾乎沒有什麼改善。

在江澤民誇耀其執政十三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獲得極大改善」後,日前,北京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王郁昭今天坦承,目前大陸還有三千萬人沒有根本解決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的,由於受各種自然災害和疾病的影響,有的又會重新陷入貧窮。但是若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一美元的嚴格標準計算,其實中國大陸有一億左右貧窮人口。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失業率也一路攀升。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在福州、上海、瀋陽、西安和武漢5城市所作的調查,1996年9月以來,2城市16-60之間的勞動年齡人口的失業率一直在8%以上,從2002年2月開始,失業率甚至超過了14%,超過了一半轉型國家的臨界值13.5%.

* 中國再起大躍進式浮誇風

蘋果日報專欄文章說,這片全國性的浮誇風,過去幾年愈演愈烈,令人不期然想起五十年代的大躍進。中共建政後的頭幾年,經濟也曾高速發展。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毛澤東,卻在一九五八年發動大躍進,「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要超英趕美。結果,大躍進換來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三千多萬中國人被活活餓死。

今天,在中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這股浮誇風又再刮起。各地官員熱衷於打造形象工程,而不是踏踏實實為百姓謀福利。典型代表是曾被譽為「官場奇才」的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他一語道破陞官秘訣,「只要你能搞出政績,就算你能,能上,但關鍵不是讓百姓看到,要讓領導看到政績。」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在阜陽任職期間,透支了10年的財力大搞形象工程,突出的「政績」令王懷忠一路高昇。

俗話說「上行下效」,耗資24億美元的「神舟五號載人太空船」被外界認為是中共最大的面子工程,但是飛船發射後,卻陷入國際質疑中國是否有理由獲得每年18億美元外援的尷尬。從這件事,人們也許不難瞭解這片全國性的浮誇風源自何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評論:又一個"形象工程"
泰國政府APEC形象工程遭批評
中共官員坦言中國大陸城市化發展面臨難題
打破中共對稀土控制 巴西加入西方陣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