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松下曳杖 

【大紀元11月19日訊】

宋 許道寧

松下曳杖 冊

絹 設色

24.2 x 25.3公分

波光粼粼的湖畔,一株蒼松與幾叢翠竹,邀來了陣陣暢快怡人的清風。松樹下,一位風采翩翩的隱士、持杖漫步而來。風聲令他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在寧靜的山徑中,專注凝神地聽著它穿過松間、拂過竹林,享受著這管絃、絲竹所比不上的山水清音。

  松是萬木之長,它的長青既象徵了隱士的高節,而屢屢為它喚來的清風,也總能撫慰終隱山林隱士們孤寂的心靈。東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在隱居的歲月裡,就經常「撫孤松而盤桓」;而有「山中宰相」之稱的陶弘景,也以好聽松濤而聞名。文人、隱士競相以松樹為伍,又欣然以松濤之聲自愉,因此也就難怪在山水或人物畫中,經常可以見到「聽松」的高人隱士了。

  在這幅傳為宋代畫家許道寧(1000-1066後)所作的「松下曳杖」圖裡,蒼松形態盤曲有致,隱士朗目舒眉,在飄舉的衣帶、鬚髯中,顯現著幾分仙骨之氣。隱士衣裳、松針、竹葉、水波、小草均隨風俯偃,在精細的筆觸中,益顯格外清朗、怡人。依畫風來看,雖非道寧親筆,但也可算是一幅佳構了。

湖濱之畔,蒼松翠竹,盤紆成陰,松下逸士自小徑出,持杖凝神,傾聽松籟竹韻。江渚野趣,清朗怡人。本幅結構嚴密,景物偏幅右方,全圖描寫著重一「風」字。幅內之松、竹、草、枯枝、士人衣褶帽帶皆因風勢順成一向,雙鉤墨筆點畫松竹人物筆法,描繪甚為流暢靈動,而松竹隨風俯偃,佈墨濃淡相間,「如湖上波濤,自成韻籟。」(註1)

  本幅左方款書下一印甚模糊,隱約可辨為明藏家安國(西元1481-1534年)所鈐之「明安國玩」,印上方書「道寧」二字款當是後人偽添,舊籤題為許道寧所作或據此而來。按許道寧年代約西元一○○○至一○六六年後(註2),其畫學據《宣和畫譜》載:「時時戲拈筆而作寒林平遠之圖……而筆法蓋得於李成(916-967)。」另約同時代之畫家文士題詠及北宋時所撰之畫史書籍,大抵皆云許氏山水源出李成。(註3)畫蹟則以美國堪薩斯美術館所藏之「漁父圖」卷較為人接受(註4),是卷所繪江邊起伏山巒與林木畫法等,風格與本幅並無牽連。本幅人物、松、竹等畫法與劉松年(活動於1174-1224)「醉僧圖」、「畫羅漢」三軸(註5)作風較近;構圖方面,此幅以巨松置於中央將團扇分為兩半,兩側佈列人物竹林等景物,與宋人「香山九老」(圖版38)章法頗似(註6),惟筆墨稍嫌刻露,勾勒巨松鱗皮亦不若「香山九老」之淳厚蘊藉,可能為南宋後期受劉松年作風影響的作品。

(許郭璜)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