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看台海過年包機間接直航的意義

標籤:

【大紀元12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湯惠芸報導) 台海兩岸歷史性的包機間接直航,在今年過年成功啟航。不過學者認為兩岸過年包機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作用,兩岸官方或者民間業者對直航談判,始終因為政治氣氛的緊張,無法展開。 台海兩岸斷航54年來,首架台灣民航客機以包機的方式,在今年1月26號從台北中正機場出發,中停香港飛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接載243名上海台商返台灣過新年。

這次的過年包機以專案方位理,全部由台灣的航空公司,以單向中停香港或澳門的方式,總共接載約1千3百名台商及家屬,往返上海及台灣。

章孝嚴:對正式推動兩岸直航有幫助

參與推動首次過年台商包機的國民黨立法委員章孝嚴表示,這次的成功經驗,對正式推動兩岸直航有幫助。

章孝嚴說,包括法律上的問題、政治上的問題,已經做了相當程度的解決,就是看意願的問題,如果有意願的話,雙方就可以往前跨一步。

台灣行政院報告指兩岸直航分三階段

另一方面,台灣行政院在8月15號發表「兩岸直航評估報告」,指出兩岸直航包括「準備、協商、實現」三個階段,其中「協商」階段在明年3月20日總統大選之後,因為到時政治因素較低,有助啟動協商,而「實現」階段就在明年年底。

報告並提及,推動直航必須透過兩岸協商,而協商應該堅持台灣的主權,不能夠在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之下進行,而且要由政府充分主導,才能夠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

蔡英文:直航是「兩面刃」

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直航是「兩面刃」,處理得好的話,台灣可以利用中國大陸,進一步開拓全球性的市場,相反台灣的資金及人才將會全面流向中國大陸。而目前台灣的資金已經向中國大陸傾斜,必須要透過談判,建立資金回流的機制,這樣推動直航才會對台灣有利。

蔡英文說,資金傾斜的問題,很多都是在於中國大陸對於他們的資源流向台灣的禁止和限制,這樣就要靠同中國大陸談判,要求北京將限制取消。

中國國台辦:三通協商應該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進行

另外,中國國台辦12月17號公布「兩岸三通政策說明書」,明確界定三通是兩岸中國人內部的事務,兩岸通航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通航,兩岸航線不是國際航線,應該由兩岸空運、海運公司或兩岸合資的航運公司經營。

說明書並提及,三通的協商,應該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進行,而「直接雙向、互惠互利、平等協商」,才是真正的三通。

明年包機可能受公投問題影響

至於明年的過年包機,北京方面主張「直接雙向」,由民間業者進行磋商,而台灣灣陸委會則表示,雙向對飛涉及公權權力問題,必須由海基、海協兩會協商。

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陳毓鈞表示,今年底兩岸當局對台灣公投立法意見分歧,令兩岸關係變得緊張,相信兩會協商很難在這種政治氣氛下進行。而民間業者在無政府授權的情況之下,亦難以進行包機的磋商。

學者認為包機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用

陳毓鈞並表示,根據今年過年台商包機試辦的經驗,接載的人次只有一千多人,因此就算明年過年包機不能夠開辦,估計對大陸台商的影響不大。

陳毓鈞說,按照去年的經驗,包機的人數也不是很多,基本上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動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第十二次南北韓部長級會談在平壤舉行
萊絲:兩岸議題須和平解決
兩岸交流有分寸 農業專員大陸任職擬設限
民調:近六成認為兩岸直航不利台灣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