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引發一億中國人的維權運動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文綜合報道/ 說到乙肝,很多人會想到,乙肝是傳染病,需要預防,如果不小心傳染或患病,要積極治療。當前,由于乙肝患者在中國日益成為人數龐大的特殊群體,對乙肝的關注已經不僅僅是預防和治療的問題,而是圍繞這些問題而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包括全社會對乙肝患者的恐懼和歧視心理;給患者身心造成的巨大壓力;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全國乙肝患者的大規模“維權運動”。

11月20日,中國1611位乙肝患者和病毒攜帶者在浙江簽名了一份建議書, 要求中國人大常委會,就某些政府部門的歧視性規定作違憲審查。這些乙肝患者要求人大審查有關禁止他們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規定。他們認為,規定是對他們的歧視,違反了憲法。

乙肝引發社會問題

“攜帶了乙肝病毒只是表明了今后有病變的可能,但也有不病變的可能,或者病變治療痊愈的可能。資料表明,許多乙肝病毒攜帶者一生不發病,到死還不知道自己攜帶了乙肝病毒。而為了這种可能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剝奪了求學、就業的机會。乙肝兩對半檢查給乙肝病毒攜帶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摘自“建議書”

提起這份違憲審查建議書,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周一超。畢業于浙江大學的周一超在考當地公務員時,因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被擋在公務員的大門之外,把嘉興兩位人事干部刺成一死一傷,周也因此被法院裁定死罪。周的過激行為引起了全國的關注,也促成了這次千多位公民為全國過億“另類公民”護憲維權行動。

早在今年三月的兩會中,一份提議保障乙肝病毒攜帶者工作權的提案就已經被公布出來。中國目前有一點二億乙肝病毒攜帶者,經常發病人群超過3000万。面對提案中龐大的數字記錄,沒有人會忽略它的影響面。從這份業內人士稱之為相當保守的統計中,不難推演出這樣的結論:每10個人中就有1-2個乙肝患者。不管你愿不愿意,乙肝患者已生活在公眾周圍。

這份提案指出,由于公眾談肝色變的歧視心理,這個特殊群體受到地方政府和民間的歧視,“在工作、生活、求學、婚姻方面常常會遇到許多麻煩,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安徽蕪湖乙肝歧視案2003年12月19日開審 數十家媒體旁听。
張先著(左2)剛到法院門口就被記者包圍。(大紀元資料室)


 
安徽省蕪湖居民張先著,今年十月十日也向當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狀告當地政府人事部門歧視乙肝患者。此一備受廣大媒體和法學界關注的乙肝歧視案﹐于2003年12月19日上午8時30分,在蕪湖市新蕪區法院大審判庭開庭審理。來自全國各地的几十家媒體記者和原告張先著的親友支持者近二百人參加了傍听。 律師在法庭上進行了近四個小時的激烈達辨,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擇日再判。

一位蘇州的朋友說: 我很憎恨”兩對半”的檢查,只要是”陽”性,你就永遠沒有挺起胸膛做 人的權利了。公務員考試第一也沒有用,在企業招聘中,你再优秀,一紙體檢報告”乙肝病毒攜帶”, 你就永遠被拒之門外… 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是母嬰攜帶者,從生出來就帶有乙肝病毒,二十多年過去了,直到大學畢業找工作體檢才知道,根本不需要吃藥,和別人無异。可就是沒有工 作!!

為什么恐懼和歧視乙肝?

中國問題專家章天亮認為:“正常說來,一個國家,針對一些特殊問題都會制訂一些相關的政策。尤其傳染病會造成一些社會問題﹐國家當有相應的特殊政策。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明文規定的涉及乙肝的特殊政策,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認為,乙肝患者可以象其他人一樣正常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毋需把他們當作特殊群體區別對待﹖”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有其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由于很多事情不透明, 信息不公開,造成人們無法完全相信政府的說法。例如,薩斯病今年流行了好几個月,在國際壓力下,中國才公布疫情的嚴重性和採取相應的措施; 又比如艾滋病, 80年代在中國就有了,當局卻等到患者達上百万了,才公開消息。”

“由于新聞的封鎖,相關信息不能夠及時上通下達,在中國就出現了一种怪圈:已經出問題時政府不說,可不等于沒有問題;而政府說沒有問題,也不等于就真的沒有問題。”

“這個怪圈,加上國家沒有普及乙肝預防和治療的常識,最終造成整個社會對乙肝的不必要的恐懼和歧視心理。而政府高層對乙肝沒有特殊政策, 又使地方基層單位甚至中央的某些部門為了自身利益(如考慮會增加單位的醫療費用開銷、怕傳染等),各自制定出五花八門的土政策,對乙肝患者的基本生存權利造成直接的侵害。”

乙肝的母嬰傳播,令一些孩子一出生即面對殘酷的命運(圖片來源:大紀元資料室)

廣播電視的不恰當宣傳也是造成社會公眾談“(乙)肝”色變、“乙肝歧視”的原因之一。除了受醫療技術水平制約、乙肝尚未完全被攻克之外,打開廣播電視,人們都會注意到,醫療廣告鋪天蓋地,治療乙肝的醫療廣告也是層出不窮﹐比比皆是。這些乙肝廣告大都不是全面客觀地介紹乙肝預防和治療的知識,而是漫無邊際地夸大對治療乙肝的效果,同時為了“逼”患者盡快就醫又片面夸大乙肝的傳染性,渲染它對社會其他成員的潛在危害,誤導患者和公眾。

有人曾戲稱,廣播電視片面追求經濟收益,忽視作為大眾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已經變成“街頭游醫的代言人”。同時,一些國內知名肝病專家也在不同場合不斷揭露廣播電視廣告的虛假性和欺騙性。

觀察家則指出:整個社會對乙肝的歧視是長期形成的,一個社會意識一旦形成就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它預示著改變“乙肝恐懼”和“乙肝歧視”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但法治社會是不能容忍任何歧視存在的,人的平等是最基本的人權。消除“乙肝歧視”是必須的。這就要求我們首先應當從法律上消除造成“乙肝歧視”的制度依据,各級政府要身體力行帶頭摒棄“乙肝歧視”的做法,給乙肝病毒攜帶者創造平等的社會平台。同時,清理和淨化社會環境,消除一切可能造成“乙肝歧視”的不當宣傳和誤導,普及乙肝防治的基本常識﹐“乙肝恐懼”不存在了,“乙肝歧視”也就隨之消失。

肝病專家:“完全沒有必要產生對乙肝患者的恐懼”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肝病研究室研究員胡宗義博士介紹說:“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簡稱﹐ 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由于乙肝具有傳染性﹐而且一旦染上乙肝很難治癒﹐很多人因此對乙肝患者產生戒備心理。 其實如果對乙肝知識有一個全面了解的話﹐這種心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首先﹐乙肝病毒有其特殊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血源性傳播﹐ 如輸入污染了病毒的血液﹐使用被污染的針頭。再有就是通過性生活傳播﹐以及帶病毒的母親傳給嬰兒。乙肝病毒不會通過日常接触而傳染﹐如同室工作、交談、一起進餐等,都不會導致傳染。甚至一般握手也不會傳染給他人,除非雙方雙手都有裂口,有出血情況。”

“第二﹐絕大多數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清除病毒。一般90%以上的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都會恢复,只有5%-10%的人會成為慢性病毒攜帶者﹐恢复后體內會產生抗體﹐ 同時也具備了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根据1992年的一項統計數据, 在中國,10%的人是帶有乙肝病毒的(即乙肝陽性),如果按照前面說的,90%的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會自然康复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是不是那些乙肝陰性的人(90%)中可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只不過是都已經恢复了,自己還不知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有什麼擔心的必要呢﹖一位南韓的肝病專家﹐曾經給我介紹﹐90%的南韓人口感染過乙肝病毒﹐約7-8%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我們國家的情況與南韓很接近。”

“另外,我們經常見到夫妻雙方中一人患乙肝,另一人終生不感染乙肝,或一家之中,—人患乙肝,大家共處一室,共餐共寢,別人卻都很健康。也就是這個原因。”

而“嬰兒和兒童情況就是另一回事了。年齡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越容易形成慢性感染者,只有約10%的嬰兒和50%的兒童會自然恢復﹐隨著年齡增長感染病毒後變成慢性攜帶者的比率逐漸下降。因此做好他們的預防工作對未來慢性乙肝發病率的控制就成為關鍵。在美國﹐主要是針對出生的嬰兒和兒童進行注射乙肝疫苗和避免血源性污染。而對成年人則是通過各種途徑普及乙肝健康常識﹐只有那些經常接觸乙肝病毒血液的高危人群而又未感染過乙肝病毒的人才推薦使用乙肝疫苗。”

胡博士:爭取自身尋求保健運動的權力

胡宗義博士對目前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維權運動也有其獨到的看法, 他建議國內那些乙肝維權運動的人士在尋求自身工作權力、社會地位的同時, 更要爭取自身尋求保健運動的權力。

“對于乙肝病毒, 現在的醫療技術和治療效果非常有限, 而且慢性乙肝最后常常發展為肝硬化或者肝癌﹐後者都是現代醫學上的難題﹐因此乙肝患者的自身保健就至關重要。 醫生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給患者提供病情變化的信息和在出現並發症時給予對症處理。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往往起伏波動﹐易于疲勞﹐不适合劇烈的體育運動如打球﹐跑步等﹐同時要注意足夠的休息和合理的飲食,”

胡博士建議“患者應該去嘗試其他的一些舒緩的健身方法, 比如散步﹐气功鍛煉、精神和心靈修養等。”

胡博士對中國目前干預禁止一些气功和精神信仰十分遺憾, 他說,這無疑是斷了這些患者的生路。中國有這么大一批乙肝病毒攜帶者和可能會受到影響的人, 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都應該把這种維權運動擴大,在尋求自身工作權力、社會地位的同時, 不要忘記爭取自由選擇保健運動的權力。

曾是慢性乙肝患者的美國維州電腦工程師陳杰夫先生向記者表示,自己“是很幸運的人,在美國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愛的身心修煉方法。” 在國內讀研究生時他被查出是乙肝, “當時受到很大壓力, 特別是在談戀愛期間, 受到女方家庭強烈反對, 使我感到自卑。來美國后, 不幸病發, 拖了一年多,中西藥都嘗試了病也不見好, 當時丟了工作,在家里躺著真的感到很絕望, 都想到了寫遺囑,買生命保險給太太﹐孩子留點后路。慶幸的是在96年10月找到了法輪功, 第一天在修士頓听李洪志老師講課就感覺很好, 身體輕松很多. 回來后開始按照法輪功的要求開始修煉, 很快就見效了. 本來沒有胃口吃飯,煉了几天就胃口大開, 本來走200米都累, 不久就精力充沛可以上班了。”

了解乙肝

乙型肝炎是具有潛在致死性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攜帶者將最終發展成為晚期肝硬化和肝癌。中國是乙肝大國,根据中國衛生部發布的目前乙肝的流行現狀報告:每10個人中就有1個是病毒攜帶者;有近7億中國人曾感染過乙肝病毒。100個人中只有1人了解乙肝。全國有1.2億人是病毒攜帶者(其中3千万人是慢性乙肝患者),占全世界乙肝病毒攜帶總人數的1/3。每年因此病而死亡的人已近50万。
  
然而,据葛蘭素史克公司今年初的一次全國抽樣調查,僅有1%的中國大眾了解乙型肝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肝病研究室研究員胡宗義博士介紹說:“肝病中最常見的是肝炎, 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不是所有的人對乙肝病毒敏感性都一樣,南非和東南亞一帶人群屬易感染人群﹐發病率高。乙肝具有傳染性,有許多人感染病毒后還不知道,經常是在體檢后才知道,但大多這時發現都已轉成慢性肝病。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不一定都會得病, 成年人90%以上會自然恢复﹐ 5-10%的病人會繼續存在病毒,其中一部分人雖然有病毒在身,這些人并不得病,成為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但是它可以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體檢中﹐對普通患者而言﹐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情況最重要的兩項指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表面抗原陽性說明被病毒感染﹐需要不斷追蹤檢查。表面抗體陽性說明感染已恢復﹐已具有免疫力。”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特效藥物消除人體內的乙肝病毒,發病后就是對症治療。中國每年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療的直接費用超過1000億元。

乙肝傳播途徑

母嬰傳播和醫源性傳播是中國乙肝高發的主要原因,具體的傳播途徑包括:

1.通過輸血,經血液傳染,傳染源可能是血庫中的被污染的血、被污染的輸血針頭等。

2.在家庭中, 親屬之間共用牙刷。

3.吸毒共用的針頭。

4.夫妻生活,不正當男女關系等。

5.母嬰直傳等。

乙肝患者保健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肝病研究室研究員胡宗義博士解釋說,乙肝目前還沒有特效藥,但是醫生可以給患者提供定期的檢查和病情監督。對于慢性肝炎患者,很大一部分病人最后會發展為肝硬化或者肝癌,醫生可以提供病情的進展情況,在不同階段指導病人進行保健和對肝癌肝硬化患者提供維持與對症治療。

除了獲得醫生的幫助外,患者注意自身的保健也很重要。乙肝病毒患者不适宜劇烈運動,如打球、跑步等。平時應注意心態的平和,少發火,不發火。中醫也有“怒傷肝”的說法。另外在飲食上宜清淡。不宜勞累。

提高自身的修養也有助于穩定病情。因為肝病患者需要保養, 又不适合強烈的體育運動, 胡博士也建議患者去嘗試其他的一些健身方法, 比如气功鍛煉,精神和心靈修養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肝炎用藥精簡為妙
【專欄】 趙達功﹕有感于為杜導斌捐款
估計中國一億兩千萬人染乙型肝炎
中國乙肝帶菌者維權 抗議歧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