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與商業之間關係(2)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報導) 人們通常認為,人權問題屬於政治的範疇。然而,近年來,許多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也越來越多地遇到人權問題。那麼,人權問題究竟與企業有多大關係呢?公司在人權方面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呢?“人權與商業之間關係”系列報導的第二部份介紹當前跨國公司存在的人權問題。

*跨國公司涉及人權問題影響大*

跨國公司由於經營規模巨大,因此,涉及的人權問題造成的影響也會大一些。那麼,如何界定哪些人權問題屬於公司的責任,哪些問題不屬於公司的責任呢?一個制鞋公司外包公司的工人如果由於接觸生產鞋使用的膠水而中毒,這家制鞋公司是否要為此負責?如果保護石油公司油井的軍隊拘留、拷打或者殺死當地村民,那麼,這家石油公司是否有責任?

*聯合國嚴定跨國公司等企業責任*

“聯合國關於跨國公司與其他企業在人權方面的責任準則”對這些問題有較為詳細的說明。例如,該準則第七條說,跨國公司應當按照有關國際機構和國家立法規定的那樣提供安全與衛生的工作環境;第十六條說,每家跨國公司在與他們的承包公司、外包公司、供貨商、分銷商簽合同時,必須應用和融入這些準則。

*經濟全球化暴露許多人權問題*

大赦國際美國部商務、環境與人權事務主任羅森塔爾說,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企業和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遇到的人權問題會更多的暴露出來。她說,例如,全球鑽石業巨頭戴比爾斯公司不得不為其銷售政策做辯護,因為他們出售的鑽石有可能被走私到塞拉利昂了,這種貿易常被用來資助塞拉利昂及其鄰國利比里亞的內戰。

羅森塔爾說:“在蘇丹,大赦國際和人權觀察最近已經記錄下在蘇丹曠日持久的內戰中外國石油公司涉及侵犯人權的行為。例如,這些公司建造的公路、橋樑和機場被用於向平民發動攻擊。去年,由於在這些問題上受到外界的極大壓力,兩家外國石油公司不得不從蘇丹撤出。”

*中國強迫美公司就範*

跨國公司侵犯人權一個最為典型的實例是,今年10月,美國著名化妝品傳銷公司玫琳凱(Mary Kay)在中國的子公司在中國政府壓力下強迫其銷售人員簽署一項聲明,保證不練和不支持被中國定性為邪教的法輪功,對於不簽字的人員將予以開除或者向地方政府報告。

美國國會三位以捍衛人權著稱的眾議員得知這一消息後向玫琳凱公司發出警告,讓他們頂住中國政府的壓力。眾議員蘭托斯說,他已查明,中國政府今年8月要求玫琳凱公司讓其雇員簽署一份行為標準聲明。目前玫琳凱公司已經修改了該聲明的內容。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強制玫琳凱迫使法輪功修煉者放棄他們的信仰的同時,中國政府也迫使玫琳凱放棄它建立的原則。總部設在達拉斯的玫琳凱公司在全球擁有50萬獨立銷售代理,在中國也有12萬員工。這家跨國公司曾承諾將美麗與個人魅力撒遍世界每個角落。然而,1998年,也就是在大約與鎮壓法輪功同一時間,中國政府取締了玫琳凱採用的主要銷售方式直銷,稱之為古怪、迷信、發表反動言論的團體,幾乎使其打道回府,直到玫琳凱改變了銷售策略、適應了政府規定才得以在中國繼續經營下去。

*美一直禁止與緬甸蘇丹做生意*

美國博雅(Burson-Marsteller)公關公司一位部門經理弗裡曼說,從克林頓政府到布什政府,美國行政當局出於對人權問題的考慮,一直禁止美國公司在緬甸和蘇丹經營業務。弗裡曼說:“政府不允許任何公司直接參與在蘇丹和緬甸的生意。美國對這兩個國家實施制裁,阻止美國公司在那裡的投資,因為這些國家侵犯人權。”

英美煙草公司今年11月宣布將從緬甸市場撤出其業務,這是由於英國政府出於對緬甸人權狀況的關注而向英美煙草公司施加壓力的結果。

英美煙草公司的這一行動標誌著這個世界第二大香煙製造商立場的重大轉變。多年來,英美煙草公司一直抵制人權活動人士的壓力,不願出售和緬甸軍人獨裁政權合資的一家香煙廠。長期以來,緬甸軍政府一直由於其人權問題而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權與商業之間關係
傳毛澤東家鄉九名基督徒曾被拘捕
海外維族組織反駁北京指稱
旅美中國憲政專家評中共修憲建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