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是全球第4個全面實施健保IC卡的地區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三十一日電)從一九九三年起,德國率先使用健保IC卡,隨後法國、比利時、中國大陸部分地區均以IC卡為就醫憑證。明天起,台灣也全面採用健保IC卡,是全國第一個即時連線的健保系統。

德國的全民健保IC卡自一九九三年發卡,迄今全德的發卡量達七千九百萬張,最主要當成身分識別行政資料,可配合醫事機構網路化作業管理及醫療費用的電子申報,並具有擴充性,可加入新增功能。

法國的健保IC卡自一九九七年陸續發卡,一九九八年全國發行,現在五千萬人持有,醫師卡和護士卡有一百二十萬張,主要的功能是持卡人及眷屬的身分識別,並可提供醫療費用的網路申報及核退。

比利時的社會福利IC卡自一九九七年發卡,發卡數量一千一百萬張卡,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國民使用,除了存放身份資料,做為健康保險憑證,另加各項社會福利補助資訊,配合醫事人員可用來處理各項費用的電子申報作業。

中國大陸並沒有全民健保,各城鄉自行舉辦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憑證及退休失業補助,陸續發行保險IC卡,IC卡和紙張憑證雙軌併行,IC卡的數量在增加中,基本功能是做為就醫憑證。

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說,歐洲國家的健保IC卡的推展,主要是取代繁鎖的紙本(類似台灣早年的勞保醫療單)憑證,台灣卻是紙卡功成身退,由健保IC卡取而代之,雖然不是全球第一個IC卡,卻是第一個即時連線的健保系統。

健保局企劃處經理劉在銓舉例說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必須每天將病患的醫療資料上傳給健保局,資料數目大約是八十到九十萬筆,假設有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人曾到處就醫,健保局可以從資料庫中找到他曾就醫的日期、醫療院所,有助防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