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夢想──記國際角膜庫的創始人西爾伐

譚文祥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日訊】在新加坡,一個33歲的商人,失明已經18年,經過角膜移植重新獲得了視力。日本一個19歲的醫學院學生,失明8年的左眼在角膜移植後恢復了視力……

專家們認為:世界上盲人中間有十五分之一,即五百萬人是因角膜損傷而失明的。但只要成功地進行角膜移植手術,這些人就會重見光明。問題是從哪兒去找這麼多的健康角膜。25年前,這個問題就這樣突然出現在斯裡蘭卡一個醫科大學生面前,他的名字是胡德遜•西爾伐。

在手術室裡,兩張手術台上躺著兩個需要同時進行手術的病人。一個眼球後部長癌,需摘除眼球,另一個病人因角膜病變失明。於是正好把第一個病人摘除的角膜移植到後一個病人眼裡。直到1956年為止,斯裡蘭卡一直是從被處決的犯人身上取到角膜,但這遠不能滿足需求。就是這唯一的供應渠道也因這年廢除死刑而完全斷絕供應。西爾伐在手術室裡突然靈機一動:如果有足夠的志願者願意在他們死後把自己的角膜捐獻給盲人,斯裡蘭卡對角膜的需求不就解決了。當時在科倫坡醫院每天平均死亡人數大約有二十人,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把角膜捐獻出來,就滿足當時的手術規模了。

1958年初西爾伐在報上發表第一篇文章,號召捐獻角膜給盲人。幾個月後,西爾伐就第一次使用捐獻的角膜做了一次成功的手術。

1961年,西爾伐得到博士學位,擔任了科倫坡眼科醫院的住院大夫。同年五月他倡議成立角膜捐獻者協會,在四十名發起人中間,第一個在倡議書上籤字的是西爾伐的母親。兩年後,她的角膜使一個盲人見到光明。此時的政府總理也是第一批簽名者之一。僅一個星期,這兩條新聞就影響17,000人加入了協會。接著,西爾伐又在報上第二次發表呼籲文章,他預言,斯裡蘭卡的志願者捐獻的角膜將有一天會達到這樣大的數量,除了滿足國內需要外,還能供應國外。沒過多久,西爾伐就開始向亞洲各國眼科醫院供應角膜了。1965年斯裡蘭卡政府總理敦促政府撥款建立了斯裡蘭卡國際角膜庫。

六年後的一天晚上,一個政府人員敲開西爾伐住室的大門,通知他總理去世了。西爾伐趕到醫院做了角膜摘取手術,然後合上總理的眼瞼,獻給死者一面特製的吊唁小旗,旗上有斯裡蘭卡角膜捐獻協會的羽毛裝飾。旗子向親友們表示,死者直到逝世後,還對世界盲人作出了貢獻。西爾伐趕回眼庫,把角膜放進冰箱。每當接到國外拍來的電報,西爾伐就親自駕車把盛角膜的特製容器送到20公里外的航空港,幾乎每一條航線都為角膜庫提供免費空運服務。在航線的另一端,急救車已經在等待飛機降落。現在斯裡蘭卡國際角膜庫已經向29個國家的64個醫院提供過角膜,得到角膜的醫院除了需要付很小的一點費用外,角膜庫幾乎是免費提供角膜的。

角膜庫剛開辦時,設在西爾伐住室裡他臥室隔壁的一間房裡。因為捐款只夠每天雇用人工作九小時,剩下的十五個小時都是由西爾伐和他妻子負擔。他妻子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嚴格認真的助手。有一次,一位客人請她給一杯冰鎮飲料,她客氣地拒絕了,並解釋說:她家的冰箱用來貯存角膜了,打開冰箱會影響到角膜貯藏需要的溫濕度。這個來訪者回去後,從朋友處募捐了一筆錢,給西爾伐夫婦買了一個容量最大的新冰箱。

西爾伐的辛勤努力使他的角膜庫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的影響,角膜庫的第一台汽車是日本某團體捐贈的;英國的一家盲人援助基金會提供了大量的手術器材;香港角膜捐獻協會提供了運輸角膜所必需的特製容器。斯裡蘭卡國內也有無數的志願者為角膜庫義務服務。

1976年,一座新的角膜庫在政府的資助下建立起來。它每年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能向國外提供2,000個角膜。因為斯裡蘭卡不可能滿足世界的角膜需求,西爾伐倡議成立一個由五個角膜庫組成的供應網。這五個庫分設在紐約、倫敦、東京、新德裡和科倫坡。這樣,只要某個醫院提出申請,它立刻就能知道哪個角膜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它提供角膜。

讓全世界五百萬因角膜損傷而失明的人重見光明,這個開始於一個醫科學生的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省班芙公園夢蓮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組圖:2024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集錦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