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伊拉克危機謹慎有餘信心不足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2月15日報導) 就可能對伊拉克開戰的問題,中國近來似乎加緊高層熱線外交以及與聯合國的直接溝通,但是外界分析認為,北京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仍然不夠明朗,中國政府的“謹慎外交”恰恰表現出信心不足。

世界各地幾十個國家星期六相繼舉行反戰示威,抗議可能對伊拉克動武。但是據報導,中國北京星期六可能不會加入全球反戰示威活動。在中國,沒有官方贊同和組織的政治示威既是罕見現像,也是危險舉動。

* 左派文人反戰 *

包括一些“左派學者”在內的中國知識分子近日在因特網上聯名簽署反美和反戰宣言,直接把美國即將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稱為“侵略戰爭”。據說截止到2月14號早上,簽名人數已經達近4百人,除了中國國內的知識分子外,也包括海外的一些華人學者和作家。據說,阿拉伯的半島電視台播報過這些知識分子簽署反戰聲明的消息。不過,也有學者在因特網發表聲明,表示自己並沒有加入,是有人冒名代簽,屬於侵權行為。

在“左派學者”發起的反美反戰聲明中簽名的有流亡海外的詩人北島。北島是美國之音[作家手記]的特約撰稿人之一。他表示,他在反戰宣言上的簽名屬實,而且類似的聯名活動目前很普遍,既有中國國內發起,也有西方人士組織的。他說,他簽過不止一份反戰聲明。

中國官方新華社星期六報導,中國某些科學家接受新華社採訪的時候,表達了對伊拉克戰爭問題的關注和反戰立場。不過,從報導來看,這些科學家的措辭並不像左派文人起草的聲明那樣激烈。

* 缺乏理解遠見 *

西方分析人士說,從中國政府的立場來看,北京就伊拉克問題的表態,前一段時間似乎若即若離,一方面反對美國單方面對伊開戰,另一方面又讓法國和俄羅斯出頭擔任反戰主角,因為北京畢竟不希望由於伊拉克問題而損害了最近剛剛有所好轉的中美關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兩個星期,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先後和對伊戰爭持對立看法的美國和法國領導人通了電話,江澤民對法國倡議的加強伊拉克武器核查工作表示支持。中國外長唐家璇最近10天內兩次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有關伊拉克問題會議,並明確表示此行是為推動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中國上星期撤走了駐巴格達使館的非必要人員。這讓人覺得,北京似乎意識到,戰爭已經無法避免,如果沒有巴黎帶頭在安理會抗衡華盛頓,北京只會像以往那樣投棄權票。

美聯社的相關文章分析說,中國正在謹慎權衡對伊問題應持的立場以及可能帶來的各種利弊。直到最近,北京在世界棋盤上的一舉一動一直顯得很猶豫和僵硬,外交政策常常建立在一些套話和模糊的警告之上。但是,自從發生911恐怖襲擊以來,中國發出的聲音顯得越來越務實和平穩,但同時仍和自己的傳統安全利益相呼應。一些報導分析說,中國一方面想更多參與國際決策,一展大國權威,另一方面又顧及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政策。有分析人士認為,北京目前仍然是觀望多於決斷,謹慎多於信心,這只能證明中國對國際事務的缺乏理解、缺乏遠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倫斯斐:美國將會在戰後協助重建伊拉克
反戰遊行在全球各地蓄勢待發
武檢員新報告未提供美國出兵攻伊條件
美國高層官員強調美對台政策未曾也不會改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