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單位大肥缺台灣證交所副總人選半年擺不平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台灣證券交易所民營、黨營、公營三不像,難以擺脫「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宿命,又是年薪達數百萬元的高階主管,小單位、大肥缺,各方都想分杯羹,例如懸缺近半年的副總人選,至今仍擺不平,又逢總統大選將屆,恐怕必須延宕至選後,才會徵詢合適人選。

 證交所民國50年以公司制度成立後,51年正式開業營運,雖名為公司制,卻始終非真正的民營公司,不僅聽命於財政部、證期會,也是黨政安插人選的處所。

 以往營運狀況欠佳之際,或許非人人覬覦的工作,執政黨也不會當作酬庸有功人士的去處。

 76年之後的證交所,則因薪資、紅利頻頻隨著股市熱絡調升,以致成為外界稱羨的好地方。期間,內部員工編制雖因交易改採半電腦化及半人工的結算方式,亟需隨市場行情揚升而擴編員額,也是安森朋好友的絕佳時點,當時對外名為招考,卻也隱含不少因關係良好而佔有一職的機會。

 由於編制擴大及各路人馬湧進,證交所員工人數由75年以前的150幾人,隨台股一路向上飆升,趙孝風擔任總經理時代,不僅帶來十多名合作金庫的中階主管,包括現任公關室主任張春夫、OTC總經理簡信男,都屬於「合庫幫」,也因業務所需,大幅對外招考新進員工,光看電腦部門的編制由20多名擴大至180餘人,即可想見當時證交所的盛況,總員工人數並在80年底到達608人的最高峰。

 而今,證交所的營運跟隨台股每況愈下,待遇雖不輸一般民營機構,但退休、轉任他職人數增多,88年底,員工人數下滑至517人,89年度招考30名新進員工後,至今尚未有招考的計畫,處於人事凍結狀態,目前員工人數約519人,預期未來內部組織重組推動後,員工人數可能會持續下滑。

 儘管證交所的薪資及紅利已失去昔日的光彩,但高階主管的待遇仍然相當豐厚,以至於國民黨執政時代,高階主管的安排已有酬庸的影子,幾乎都是與當權者互動密切的一時之選;直至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接手仍擺脫不了此一模式,前任董事長林鐘雄由玉山銀行接掌證交所的安排,即可窺見一斑。

 由於證交所民營、黨營、公營三不像的特質,人事隨著政權更迭替換的宿命,前任副總許仁壽轉任投保中心及中華郵政之後,副總職缺至今無法擺平。

 副總是年薪數百萬元的高階主管職缺,各路人馬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積極爭取,財政部有口袋名單、證交所高層也有中意人選。以當權者的立場思考,或許並非如何在兩者中間取得平衡點的問題,而是府院高層有意安排何人有資格享受高年薪,因此終究逃離不了外解視為「賞賜」的問題。

 證交所除面臨副總懸缺,又有SARS疫情蔓延,不得不成立第二辦公處所,主管及員工陸續被分派在仰德大樓的舊址及博愛路的現址辦公,僅有的兩名副總詹彩虹及蘇松欽,亦分別在不同地點辦公,前者留守在博愛路、後者則遷至仰德,因兩人督導的部室增多,每天除開不完的會議外,也需面對堆積如山的公文。例如以往證交所的發言制度是採取輪值制,而今僅剩留守的詹彩虹擔任每日媒體發言工作,負擔著實不輕。

 礙於人事上的政治壓力無法化解,不僅證交所副總的日常工作加重,位於14樓的證交所高階主管辦公室,因人力調度、分開辦公,使得昔日熙熙攘攘的畫面也不復存在,加上門禁管制甚嚴,辦公室顯得異常冷清。

 至於中階主管對副總人選的看法,則相當有趣,無論府院高層或財政部如何將證交所高階主管的安排政治化,對於中階主管及員工而言,董事長、總經理、副總都只是「過客」而已,充分顯示黨政把持證交所高階主管職務安排的現況;中級主管及員工只好以平常心看待高階主管的來來去去,「畢竟高階主管在位時間常隨政局變化,何需過度嚴肅看待。」一名員工如是說。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