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經濟學家:台商西進不是問題國家認同才是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四日專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經濟系教授蕭聖鐵今天在紐約表示,台商西進大陸不是台灣民主進步黨的問題,那是全世界的問題,對台灣而言,台商的國家認同才是問題。

這位東亞經濟專家在大紐約地區台大校友會學術座談會發表「資訊革命與台美經濟關係」論文時指出,全世界的商人都往大陸投資,不往非洲投資,有其道理,台商不往大陸投資的話,便不能和香港、新加坡等國家競爭。

問題是,美國人、南韓人和日本人往大陸投資,身分仍是美、韓、日人,唯獨台灣人在大陸,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還是「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他說,「投資本身很正確,認同才是問題」,特別是投資有去無回的時候,認同更是問題。

他分析台美經濟關係,說八零年代中以後,拜資訊革命之賜,兩國不再是「垂直」關係,而是「平行」關係,也正因為雙方產業、貿易與金融關係日益密切,美國資訊技術工業的興衰,對台灣有立即的影響。

他認為陳水扁總統上台後台灣經濟走下坡,和陳水扁政府上台時機毫無關係,而和美國以及世界經濟的週期大有關係,可惜台灣媒體不察,經常責怪陳水扁政府,實在沒什麼道理。

他說,台灣雖然小,經濟實力卻是全球一百三十三個重要經濟體當中第十七名,相當於印度的三分之二,中國的三分之一,所以,切勿小看自己。

從美國立場看,台灣是美國第六大進口國,第七大出口市場,僅次於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國、英國等大國;台灣對美國的進出口,也佔它總進出口很大的比重,「這點,台灣的外交官和僑民需多向美國的議員強調」,蕭聖鐵說。

更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在美國獲准的專利權數目,僅次於日本和德國,居第三名,比法、英、韓等大國還更前面,表示IT工業台灣自己也有發明,不是光靠美國,他說。

展望台灣經濟的前景,他建議台灣加強資訊技術工業的競爭力,但也要發展生物科技和光電產業,並分散貿易與投資市場,譬如往歐盟和澳洲分散,不要過分依賴美國。此外,加強內需與傳統產業的發展,包括具備地方特色的土產和觀光業,都是「分散風險」策略的一環。

至於為了降低國際景氣波動的風險,他說這要靠政府的利率、外匯等政策,工業才能穩定發展。還有,多做國際比較,不要凡是不景氣了,就怪當政的人,要看看是不是別國也不景氣。

最後,他建議台灣人吸取日美歐等其他國家的經驗,例如、日本和韓國也赴大陸投資,它們有沒有空洞化?這問題它們是如何解決的?再者,一九八零年代,美國也面臨空洞化的問題,當時它以發展資訊工業解決,連帶帶動台灣的資訊工業。

萬一遇到金融危機怎麼辦?他說,台灣不是國際貨幣基金會會員,世界銀行也不會提供諮詢意見給台灣,台灣有問題時只能「靠自己。」(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