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威風不再

標籤:

【大紀元6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熊健香港6月11日報導)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星期二發出公告,證實前中銀香港總裁劉金寶因為涉及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所發放貸款問題,已經被正式立案調查。公告宣布即日起設立一個專責委員會對中銀香港的貸款審批程序、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進行全面審查。有評論人士認為劉金寶事件突顯一國兩制之下,香港金融監管機構監管的缺失和無力感。

中銀香港在這份聲明中也表示注意到香港有關執法機關對周正毅及其關聯人士的調查,並且保證全面配合有關執法機關的調查。而香港的金融管理局王姓發言人告訴記者說,該局認為中銀香港的聲明是一種負責任的作法:“中銀香港發表聲明是負責任的作法。有助於公眾了解事件。金管局一直都有同銀行聯絡。就金管局調查範圍委任核數師的事作商討。”

香港中文大學通曉金融監管事務的郎咸平教授認為,中銀香港前總裁劉金寶突然調回北京接受立案調查以及有上海首富稱號的周正毅在中國大陸被扣調查有關中銀香港貸款的事件,不僅僅說明瞭中銀香港的問題,也涉及了整個香港上市公司監管的問題。也就是說香港的監管當局是否做好了把關的工作。這不但牽涉到香港的證監會也牽涉金融管理局是否盡到了監管的職責。郎教授一直對香港證監會的監管水平表示懷疑。他說:“懷疑的原因在那裡呢?我認為香港證監會對香港上市公司一向是不得體的。也可以說它沒有真正高調的取締一些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這個事情是香港證監會這幾年來的通病。”

*金管局管不了中銀香港*

談到香港的金融管理局,郎咸平教授認為金融管理局處理中銀香港事件的表現令人十分失望。他指出媒體不斷的追問金管局如何處理中銀香港事件。而金管局給人的感覺是一問三不知,給人一種局外人的感覺。要不就推說他們要求中國銀行做出解釋:“金管局 在這方面根本就沒有起到一點點協調的作用。因此整個信息的披露只要通過金管局線就斷掉了。沒有辦法提出任何事情。從這方面來看對保護股民來說是非常差的。”

兩三年來間接參與香港金融監管咨詢的郎咸平教授從他的觀察所得,認為香港金融監管當局在短期內是無法達到比較好的國際水平的。實際上這種監管不力已經損害了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形像:“香港的股市是越來越壞。而不是越來越好,香港政府總是把問題推到97情況怎麼樣。但它從來沒見到說越來越壞的原因是監管當局監管不力的緣故而讓香港上市公司質素下降,所以國外基金不來了這才是主因。”

香港財經事務評論人士洪清田則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香港金融監管不力的症結所在。他指出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六年,在公司治理和監管方面呈現大倒退的現象。也就是說慢慢的中國自己一套的以我為主的標準從主權上、政治上,然後由上而下,由最高權力到中層政治和經濟官員慢慢的把主權性,國家主權性轉變為他們平常在香港辦事的標準,把主權據為己用,落實在每個交易上。他說:“香港反過來本來的一套標準本來的一套方法就不能發揮原來應有的監督作用。好像這次中銀事件證監會和金管局他們就對許多標準做出妥協。”

*香港屈從大陸標準*

因此洪清田表示一國兩制要成功,在政治上,經濟上都需要在兩制之間有個平等對等的地位才談得上。兩制之間行業並存。可是面對的現實是香港雖然有它的一種操作運作上的先進性。可是兩制在出現主權和主體上矛盾的時候就發生誰跟誰的問題。當然在主權上香港要跟中國大陸:“但是金融呢?其他的WTO,WHO,或者是公民社會公民權力標準原本是要跟香港的。因為香港在前面。但是你沒有主權性,主體性。香港沒有,你如何要求中國大陸跟你?”

洪清田認為要兩制成功維持五十年不變,就是大的一方面,中國大陸自動自覺的不要整天體現主權:“反而是在很多方面,由八十年代開始由上而下的每一層中共官員政治官員,經濟官員都自覺的按照香港的標準辦事。這就給了香港一制比較大的空間生存的空間。但是97 之後這種自覺性就不存在了。”

因此,洪清田認為中國的各層官員要從宏觀的政策上做出自覺的調整,真正讓香港金融監管當局按照香港先進的國際規則辦事而不加制肘,如此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水平而杜絕金融機構和企業勾結舞弊的現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六月十號的記者會上表示,隨著中國深化改革,銀行業的監管已經得到加強,毋需因為周正毅的調查案件而對中國銀行業的監管感到擔心。他說中國政府會依法處理該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菁英論壇】華融兩高管判死刑 背後內幕深
澤連斯基指責中共阻擋他國參加和平峰會
iPhone15中國價格大跳水 史上最低
近一個月內 長春市47名法輪功學員被綁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