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軍玻璃器皿系列新作探美學「氣度」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2日訊】曾聽一位骨董收藏家說,骨董的價值不僅於年代久遠,大部分骨董創作之初多為生活所用,只有精美的器物才能通過不同時代的檢驗,成為價值不菲的骨董。以這種概念來看王俠軍的玻璃器皿「器魄」系列新作,就不難理解創作者在工藝之外,意欲直探美學「氣度」的企圖。王俠軍說「只有好的東西才能留傳下去,把每一件器皿當做藝術來處理,器皿就不只是具象容器,還可以是精神的容器。」。

 昨天王俠軍在仁愛路的琉園展館,發表琉園九周年的五件中大型新作「器魄」系列。所有作品都以器皿為主體,揉合了青銅藝術的紋飾之美,卻把細緻的雕工藏於玻璃物器之內,而在外形上以拋光的方式呈顯玻璃簡潔剔透的質感,精練中蘊涵著深厚的人文氣度。由於在技法上,「器魄」這一類作品的難度較高,經過三年的燒鑄試驗,也只成功了這幾件。或可說,這是以技術上的突破與堅持,來傳達創作者直探美學氣度的決心。 這也是走過九年的琉園,身為文化創意產業所堅持的理念。

 琉園在今年三月底正式通過上櫃申請,成為國內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的藝術股,具有鼓舞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然而,談到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王俠軍則以為「重要的不是會做,而是做對東西,玻璃之為傳統工藝品,精神概念雖傳統,與時代接軌才更重要」。

 在九周年新作發表的同時,王俠軍也邀請好友作曲家蔡介誠,嘗試為「器魄」的創作理念製作一支具跨界音樂風格的曲子。蔡介誠說,這首長達四分多鐘的音樂,來自初次看到「器魄」之《開泰》與《鴻圖》等作品時的悸動,這些器皿的紋飾與線條,一如聲音所無法具象的流線。而他的音樂與王俠軍的玻璃創作,似乎就在此找到了具象與抽象的絕美交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山東濟南發現罕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陝西西安半坡遺址首次發現祭祀坑
內蒙古一遼代墓葬出土珍貴彩棺
加國亞省班芙公園夢蓮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