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詩人對談兩岸新詩的走向與交叉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應紐約華人作家協會之邀﹐耶魯大學駐校詩人鄭愁予教授和就學于哈佛大學政治系的前民運人士王丹兩位詩人於6月1日(周日)下午在法拉盛喜來登飯店演講廳舉行了名為<<詩人與詩人對談----兩岸新詩走向與交叉>>座談會﹐上百位文學愛好者前來與之會聚一堂。兩代詩人就兩岸詩歌的歷史發展走向與流變﹑藝術特色及價值等方面予以評述。與會的許多詩人﹑作家學者﹑文學愛好者向兩位詩人當場提問﹐並進行熱烈討論。

首先由鄭愁予教授闡述了兩岸詩歌的歷史走向與流變。他說中國大陸的詩歌歷史淵遠﹐而其新詩則有主流和旁流之分﹐處于「一河兩流」的狀態。主流表現在關懷社會與民生﹐側重於政治取向﹐以抗戰時期成立的中國新詩社為代表﹐也可稱其為後現代主義詩歌。旁流則是詩人根據自己的個人氣質與對藝術美感的追求以及對情感的抒發﹐其充滿唯美情調﹐其中的愛怨情趣是詩的真正主軸。而兩岸新詩交叉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因素的導向﹐表現在於主流與旁流的相沖﹐尤以大陸文革時期的工農兵文學為代表。

曾發表過大量詩作的現哈佛大學博士生王丹也就此議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詩歌是我生命中的養分並和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詩歌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精緻與隱私﹐使人在文學詩歌中解脫。」而身為民運人士的他在獄中是以寫詩為樂度過那漫長而又艱辛的勞獄生活的。在談到兩岸詩歌時他講「大陸對台灣詩歌的了解超過台灣對大陸詩歌的了解。而台灣唯美抒情詩歌對大陸新一代詩人深具影響﹐它為人們枯燥刻板的生活輸入了情調和活力。」而這種唯美抒情的寫作手法也是王丹本人詩作中展現的一貫風格。

王丹1989年參與八九民運,為主要組織者之一,「六四」後被捕入獄,判刑四年。1995年發起並參與持續三波的公民上書運動,5月再次被捕,並於1996年10月以「陰謀顛覆政府罪」判處十三年徒刑。1998年4月被政府以「保外就醫」之名放逐美國。

王丹在獄中寫道﹕”作為知識份子,真正的苦難在於精神世界的狹窄、枯燥和封閉。當我們擁有自己內心的自由之時,外在的自由雖然並不無足輕重,但也居於次要地位。牢獄剝奪的是外在自由,可是它無法限制人的精神自由,這使我在厄運面前仍能掌握一份主動權,運用這份主動權,我可以針對環境的改變,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包括如何正視現實,如何利用現實,如何渡過現實等等。在精神自由的魅力之光下,所有的苦難都黯然失色,以致於我根本無從體會。”

王丹最後談到朦朧詩的創作特點。他說以北島為代表的朦朧詩的出現是對詩歌主流體制的反彈。朦朧詩的創作與時代﹑環境緊密相連﹐對社會具有感招力﹐是「精神的號角」。他還說「詩歌應該挖掘展現美﹐詩歌文學是民族的靈魂﹐只有科學發展的社會是不行的﹐看一個社會的發展與否要看其精神上的充足」介此機會﹐王丹還希望台灣新詩愛好者更加了解大陸的詩人﹑詩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會館老人中心慶祝雙親節
共和黨王紹權選第40區州眾議員 舉辦籌款晚宴
紐約13歲少女 被歹徒刀逼進法拉盛公園樹林性侵 市警懸賞1萬元追查嫌犯
凱辛娜走廊公園發生性侵案 民眾要求整治林蔭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