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後SARS系列報導─心靈篇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7日報導】後SARS時代 應整頓醫院建立心理治療團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七日電)進入後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代,如何進行社會重建相當重要,台北市環保局長沈世宏呼籲民眾應藉此養成維護居家環境整潔的習慣;台北市議員李文英、潘懷宗、林奕華、藍世聰等人則呼籲,衛生局應整頓市醫團隊,恢復醫療士氣,並設立專業心理醫師團隊,重建受害者心靈。

後SARS時代要如何進行社會重建?沈世宏表示,環保局在疫情發生時,一直與國軍一起進行戶外社區環境消毒工作,並透過里政系統發送消毒水給民眾,請民眾自行清理居家環境,同時嚴格取締亂吐檳榔汁與吐痰行為;因此,市民未來應繼續維持大家在防疫期間所養成的衛生習慣,保持居家環境清潔。

SARS疫情期間,醫界也傳出有醫師拒絕回醫院報到、隱匿、延誤通報或因SARS死亡等情形。藍世聰認為,台北市立醫療團隊的形象已受到損害,並由全體醫療人員一起擔負,因此要如何重建市醫團隊士氣,非常重要。他並認為,以新任衛生局局長張珩的背景,加上這次防疫經驗,相信中央與地方將能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溝通與合作模式,而中央與地方能良好溝通就是重整團隊士氣的第一步。

也是醫界出身的藍世聰與李文英都認為,市醫必須與教學中心醫院進行建教合作,這樣一來,市醫作業才能跟上教學中心的水準。李文英強調,醫學別無它法,就是要按部就班,不斷演練;例如台大與羅東博愛醫院的建教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這方面,張珩已有構想。

兼任國立陽明大學藥理所教授的潘懷宗則建議,應增加醫學系的學生錄取人數,讓醫界人才量化競爭,如此才能提供更優質的醫療品質。學生入學後,則應要求他們完成社區義工服務學分,養成會念書之外的社會責任觀,並公開徵選市醫院長。

至於心理重建方面,林奕華、李文英、潘懷宗都認為心靈重建最困難。林奕華建議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文化局都要動起來,搭配台灣社會豐富的志工團體資源,透過宣導與教育,改變大家對疫情的看法,養成正確的觀念,才能避免人與人之間因為恐慌所造成的傷害。

潘懷宗強調,教育部應修正大學通識課程,增加醫學常識內容,讓大家養成正確的醫學常識;教育局也要增加高、中、小學生對醫學的認識;文化局則應推動同理心的文化風氣,以減少人與人之間因為恐慌所造成的傷害,不只是推動藝術文化。李文英表示,北市都會化程度較深,人際關係較疏離;因為SARS受創的心靈,需要比較專業的心理治療;在國外,心理醫師非常普遍,但在台灣卻只有精神科醫師或婚姻諮商、生命線等服務。市府推動的憂鬱症門診才剛起步,但後SARS時代的心靈重建,與憂鬱症不一樣,也不同於九二一大地震災後心理重建,市府不能光靠市立療養院,當務之急,應設立專業的心理醫師團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