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4歲陳凱風 明日之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看到結果出爐那一刻,高興得下巴都快掉下來」,台大物理團隊發現「新物理」徵兆的關鍵人物,首推博士班學生陳凱風,他回想起八月結果出爐那一刻,臉上仍藏不住笑意。

 而由於這次台灣團隊研究成果重大,Belle執委會決定馬上出版論文並加速組內論文審查,陳凱風則被執委會指定為論文聯絡人,這也凸顯出陳凱風的貢獻及重要性。

 年僅廿四歲的陳凱風,從大一開始參與此高能物理研究計畫,長達六年,他在一億五千對「B介子衰變」事件中,找出特定七十個事例,然後研究紀錄了解事例背景,並進行CP破壞測量,困難度非常高。

 這次台大物理系除了陳凱風外,還派出趙元、林盛文、王景祺、張敏娟及李彥頡等五名研究生前往日本,六個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幾乎每天都睡眠不足,但也培養出深厚的革命情感。

 陳凱風表示,歷經二個多月日夜不休的測量,最後「開箱」那一刻按下確認鍵時,感覺「像扣扳機一樣,很暢快」;而他看見測量值有異後,立即確認「程式碼」是否出錯,當確定「程式碼」正確無誤,確定發現「新物理」徵兆後,簡直不敢相信。

 陳凱風在高中時期,物理就頂瓜瓜,建中畢業後以資優成績進入台大物理系,大學畢業時曾獲得理學院院長獎,後來甄試進入碩士班,一年就畢業還獲得國科會最佳論文獎,堪稱台灣物理界的明日之星。

 台灣團隊原本參與研究重點是放在「直接CP破壞與稀有衰變」測量,但因陳凱風去年已經打入「間接CP破壞」測量研究,使得台灣團隊最後也接管了另兩個衰變,在跨國團隊中角色更為吃重,陳凱風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而這一年多來,整個研究團隊投入亦可圈可點,在Belle始終維持物理論文六分之一的產量,並掌握幾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王名儒教授開發的三體重子衰變及多項直接CP破壞與稀有衰變之測量;而七月份的歐洲高能大會上,張寶棣、黃宣誠及王正祥等三位教授也代表Belle上台報告。此外,侯維恕教授列名Belle執委會及講員提名委員會,王名儒教授擔任成員委員會委員,都說明台灣在跨國研究團隊的重要性。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