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拿小丑般的騙子怎麼辦呢?

——冰凌的空手道和王蒙的聰明誤

曹長青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5日訊】“王蒙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騙局”一文發表後,作為當事人的“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冰凌,不僅在“美國之音”節目上宣稱他的組織有提名權,近日還給多維網傳去瑞典文學院給他的回信等,並公開撰文說他的“提名委員會”明年不僅繼續提名,還要增加名額,而不是每年都獨屬王蒙。

誠實者的做法各有不同,撒謊者的手段則總是如出一轍。冰凌的舉動,令人不期然想到吳征楊瀾,因為他們的手法相像到驚人,都是在騙局被揭穿後,不僅不道歉,而是編織新一輪謊言,試圖圓下前面的謊。

冰凌現在給多維網傳去的瑞典文學院的回信和楊瀾當年接受《南方周末》採訪、用網絡傳去吳征的“巴靈頓博士”證書一樣,用“偽證”繼續騙人。吳征當年從網絡提供的證書,英文非常模糊,根本看不清內容。最後我買來放大鏡,才勉強看清它根本不是博士文憑證書,而是一封信件。

冰凌現在通過網絡傳給多維的幾件瑞典回信副本,也是這樣,無論用多少倍的放大鏡,也無法看清其文字內容。只有其中一件可看清有“收到推薦”的字樣,但上面沒有抬頭,也不知道是給誰的。冰凌提供的瑞典信封倒是可辨認的,但上面的冰凌收信地址,好像是冰凌自己貼的,因為明顯是他自己印的label(印刷地址簽),上面直呼其名Weimin Jiang(冰凌的原名姜衛民),前面連西方正常在名字前加上Mr.(先生)的尊稱都沒有(見﹕http://www.chinesemedianet.com/archive/Bing-ling2.jpg)。而且回信日期都是2001年及之前的,沒有一件是近年的,更沒有什麼有關第四次提名王蒙之類。如果有,冰凌們絕不會不拿出來。

退一步說,瑞典文學院也可能給冰凌這種人回信。處於西方各種機構的正常禮貌做法,對收到的信函給個回執是很正常的。你現在給布什總統寫封信,過一段就會收到布什簽名的回信,這只是民選政治家的必須禮節,什麼問題也不能說明;但以前就有中國人拿克林頓總統簽名的回信唬中國人。那個瑞典文學院又不是調查委員會,他們怎麼可能知道冰凌的底細呢?再說,真正從事文學工作的,都是知識人,有幾個降格胡鬧的(除了那個以耍流氓為榮的李敖之外)?但是,正如被外國人稱為“天使”的殺人犯顧城的絕句﹕“他們老外哪懂咱中國人呢。”

所以,且不說冰凌的“瑞典回信”中有明顯的偽造嫌疑,即使全部都是真的,也絕不能說明他的提名有任何意義。我在上篇文章以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都清楚地說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是有資格要求的,在瑞典文學院的網頁上(http://www.nobel.se/literature/nomination/index.html)寫得清清楚楚,只有四種人有提名資格﹕文學院院士;語言和文學教授;諾獎得主;各國作協主席。但冰凌硬說 “我們就算第三種情況,作家團體來提名。”不要說冰凌根本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作協主席,他自命為“主席”的“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更是拉大旗做虎皮、矇人的,因為僅有的兩位“副會長”沈世光、凌文璧是在美國康州開日本料理的餐館老板夫婦。冰凌曾在這個餐館打工,三人突發奇想,於是就出現了 “全美作家聯誼會”。後來又花樣翻新,有了什麼“全美諾獎提名委員會”、“主席團”、“新聞中心”之類名頭。而他們成立的所謂“中國作家之家”,就是這對開餐館夫婦的家,“作家之家”之主就是女老板凌文璧。一個打餐館的,兩個開餐館的,在吃飽了日本料理之後,每年就要宣佈提名中國作家為諾貝爾獎候選人,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還那麼理直氣壯,難道這日本料理有什麼特殊作用?

據知情人說,沈世光、凌文璧是從上海來美國的留學生,在一邊打工一邊上學時,學會了做日本壽司,後來棄學,在耶魯大學城開了一家日本料理,取名“武士”。(這老板大概不知道,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煩死日本的武士道了。)曾在沈、凌夫婦家裡住過半宿的“中國冰心文學館”館長王炳根曾撰文說,所謂“中國作家之家”,只是沈、凌夫婦的一座兩層的私人住宅,他們三人去做客時,有一人只好住在地毯上,因為沒有更多的房間。主人開餐館到半夜才收工回家,次日清早,還自己剪那有一英畝的草坪(一般家庭都會雇人做這種事)。但在冰凌“主席”的筆下,這就是在美國的“著名實業家”了。

開餐館的人,多願結交名流,拍照留影,然後掛在餐廳,這是一種商業方式。王炳根的文章說,沈、凌“他們交四方名士,而這個‘武士’餐館則成了他們結交天下好友的另一個重要場所。在二樓,收銀台後就挂著許多沈先生、淩女士與各路英雄的合影。”而中國作家到沈、凌家裡時,都履行兩個儀式﹕拍照合影;在簽到簿上留言。曾幾次在沈、凌夫婦家裡白吃白住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王蒙的留言是﹕“2001年11月1日住在這里,重溫了幾年前美好記憶,也體會到了家的安寧快樂,感謝沈、凌先生。”

王蒙的回報方式是,在中國召開全國作家代表大會時,把開餐館的女老板凌文璧,和打餐館的男侍冰凌,都作為“海外特別貴賓”請到了北京與會。有了參加全國作家代表大會的“殊榮”,冰凌的膽子和胃口都更大了。他的“全美作家聯誼會”又搖身一變,成了“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冰先生又是自命“主席”,不過這次增加了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的王海龍做“共同主席”。但據哥大網頁上列出的王海龍職稱(http://www.columbia.edu/cu/ealac/),他只是lecturer(講師),也不具有瑞典文學院要求的“文學或語言學教授”的提名資格。哥大東亞系知情者說,來自中國大陸的王海龍曾在哥大東亞系就讀,但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系教中文。王海龍和冰凌不同,畢竟在美國受過教育,懂英文。令人不解的是,難道當了“共同主席”提名好幾年了,從不看看瑞典文學院網頁上的提名資格規定?

冰凌本人倒滿像是“有資格”的,如果把他名片上,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網頁上列出他的頭銜都當真、當回事兒的話﹕

1,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會長
2,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
3,美中經貿科技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
4,美國福建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5,美東福建同鄉會顧問
6,中國四川省僑光東方文化科技研究院名譽院長
7,美國耶魯大學中國論壇特邀主筆
8,《美國文摘》雜誌總編輯顧問
9,華美娛樂美國製作有限公司顧問
10,美國東方文化基金會副主任
11,美國環球傳播集團顧問
12,強磊出版社總編輯

這些頭銜哪些是實的?從冰凌的“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只有他和開餐館老板等三人,就可知道這些頭銜有多少水份。例如冰凌擔任“顧問”的“美國環球傳媒集團”主辦的《東方》月刊,在其網頁上連個美國地址都沒有(http://www.joraypublications.com/Page/zhenggao.htm),僅有的一個通訊處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曙光路39號B座美國《東方》雜誌社駐中國辦事處”。哥倫比亞大學退休的文學教授夏志清先生在美國之音節目上感嘆地說,在紐約出現的一些華文雜誌,竟然都是在中國大陸印刷的,而且作者投稿不僅不給稿費,還要自己出錢登文章。知情人說,這類雜誌打出“在美國出版、發行”的旗號,才會騙到那些想打向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的廣告。

我在上篇文章中就說過,像冰凌這種中國人到處都是,海內外文化圈也絕不乏其人,文壇都快成騙子垃圾壇了。但能得到精明的中國作協副主席王蒙的合作,就有點令人刮目了。雖然曾“貴”為文化部長的王蒙根本沒有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但不管怎麼說,王蒙的確寫了不少東西,在中國文壇還是頗有些地位的,他怎麼能因為來美國有日本料理白吃,有餐館老板的客房白住,加上有冰凌跑前跑後當司機和“全陪”,就掉价將就了冰凌這類人的虛榮心,讓他提名?王蒙才不至於“愚腐”到如此地步呢,他大概是在繼續自己的精明勁兒﹕

通過連續四年被提名諾獎候選人,輿論炒作,書自然好賣。這次又獲冰凌“提名”後,《中國青年報》、《南京快報》、《中華文學選刊》等多家報刊又給予報道,王蒙還擺出“躲”到北戴河,避免記者追蹤採訪的姿態,於是這諾獎提名就更重要和真實了。《中國青年報》7月22日在報道王蒙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時說,“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在加緊編輯《王蒙文存》23卷本。”沒有冰凌們的提名騙局,王蒙的全集哪值得這麼快馬加鞭,又怎麼能保障暢銷效果呢?

公開炒作正是冰凌最想做的,他得虛榮,王蒙得實惠。且不說冰凌根本沒有任何提名資格,即使有,他也公然無視瑞典文學院對提名要求五十年保密的制度。這種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防止炒作;雖然有些諾貝爾獎候選人被公開,那是因為他們一直享有盛名,一直是頭幾名候選者,一直被媒體追蹤。而像冰凌這種公開炒作,現在就宣佈明年還要再提兩個,真是理直氣壯地無恥。

看到“王蒙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騙局”後,有位朋友發來電子信說,這種破事也值得你破費時間?確實是破事,所以看了幾年冰凌一個人又是“主席團”又是“新聞中心”地開記者會、發佈諾獎提名消息,鬧心、煩人,但也沒吱聲。可他越鬧越歡了,鬧成了全國作協大會貴賓,鬧到了《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加強國論壇),鬧得前中共文化部長都被“聰明誤”了,你說拿這種小丑般的騙子該怎麼辦呢?

2003年8月12日於紐約

——原載多維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曹長青:告別自由
曹長青﹕猶太人主導美國政治嗎?
曹長青﹕我怎樣成為一個美國右派
曹長青﹕皇帝到底是裸體,還是穿著褲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