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中國醫療產業化 廣州居民沒錢看病

醫療從業人員迅速暴富 升斗小民因病致貧者激增

【大紀元8月19日訊】「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小病頂、大病抗、重病等著見閻王」、「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些順口溜表達了中國大陸百姓沒錢看病、因病返貧的無奈與辛酸。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萬戶居民調查網路」最近一項題為「市民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抽樣調查顯示:有95.8%的被訪者擔心今後沒錢看病。經濟最發達的廣州市,尚有如此高比例的群眾有此憂慮,廣大落後內地的醫療狀況就可想而知了,問題出在哪裡?

醫療產業化 一切向錢看

90年代起,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一股名為「醫療產業化」的風氣也隨之席捲大陸。所謂醫療產業化,就是醫療服務的市場化和私有化。然而,醫院的第一職責是救死扶傷,醫院是體現人道主義的場所,不是只追求「經濟效益」和「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而醫療產業化造成一切向「錢」看後,大陸醫院的收費幾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醫療從業人員迅速暴富,升斗小民卻因病致貧。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191個成員國進行的醫療衛生公平性評價中,中國排在倒數第四位。僅比巴西、緬甸、塞拉利昂稍強,屬於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國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2000年中國的衛生總費用占國內生產毛額5.3%(同期美國為14%,其中政府支出占36%,而非政府支出占64%。政府支出所占的這一比例是世界各國中最低的之一,顯見中國政府在衛生籌資中的作用太小了。

2000年七月廿七日大陸《經濟參考報》載:從1993年到1998年五年間,大陸居民發病率上升了7.3%,但就診比率卻下降18.8%,因相當多的城市居民有病不看,在城市中有32.14%的患者,由於經濟原因不敢去醫院,高達63.13%應該住院治療的患者不敢住院。

台商憂心 醫療品質不善

2001年十月上海一項針對台商所做的調查報告也顯示,高達59.5%的受訪者認為大上海的醫療品質比台灣差很多。另外從移居上海後最擔心的問題來看,排名第一的就是「醫療品質不善」,比率達55.5%。

2002年十一月十九日《中央社》消息:北京市物價局坦承,北京醫藥亂收費嚴重,而亂收費導致的醫療高成本,讓北京許多患者不堪重負,怨聲載道。北京官方相關部門在三個月內重點檢查280個北京醫藥單位,竟查獲亂收費違法金額645萬元人民幣,包括手術計價超標準收費、自立項目收費、擴大收費範圍、重複收費等,違法收取病患醫藥費。

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有兩個領域是無法絕對產業化的。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療。因為前者涉及到社會弱者改變命運的機會,後者涉及到社會弱者的生死存亡。突破了這個底線,勢將危及社會公義。看來,造成中國社會不安的因素,恐怕還得加上「醫療不公」一項。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