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創建私人銀行能緩解大陸的銀行危机嗎?

標籤:

【大紀元8月28日】最近,大陸財經報刊紛紛報道的一件事就是長城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大學舉行的民營銀行試點方案研討會。長城金融研究所由大陸旅居加拿大的經濟學教授徐滇慶三年前創辦,專為民營銀行搖旗吶喊。徐滇慶的主張是允許民間資本通過競爭進入銀行業,由此建立公平的准入和退出規則,為大陸銀行業開創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徐滇慶提出了五個具體的試點方案,要求大陸金融當局批准。這個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請大陸的知名經濟學者支持這一創議。 据7月28日的《南方周末》報道,与會學者的關注特別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那就是如何防范民營銀行的道德風險,尤其是防范民營銀行通過大量的關聯貸款來監守自盜。有人主張增大控股股東的股本比例,使之超過百分之五十,而有人則主張干脆在三五年內禁止民營銀行發放關聯貸款。這些議論雖然各有道理,但都沒有触及大陸銀行業面臨的要害問題。

大陸學者之所以特別關注銀行業的道德風險,是因為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今日大陸的銀行已經成為一個拿別人的錢大謀非法私利的特种行業,銀行不僅內部監守自盜成風,而且無法控制不良貸款的惡性膨脹。据美國標准普爾估計,大陸用于清理銀行不良資產的成本,將大大超過官方估計的4万億人民幣,也就是超過大陸GDP的百分之四十。(見大陸7月28日《經濟觀察報》)面對日益深重的銀行危机,大陸學者和決策當局的改革思路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加強監管,另一個就是提高私人資本的比重,包括引入國外銀行資本。但是,正如朗咸平教授最近指出的,”銀行改革是一個次于經濟改革的課題,絕對沒有可能在一個不良的經濟體系質素下先行”。(出處同上)

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郎教授介紹了三位世界銀行專家不久前完成的一項研究的惊人發現:一些國家的”政府加強監管的方案不但沒有達到原先提高效率和穩定金融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更坏的負面效果”。郎教授提醒大陸的公眾,做好心理准備,”加強銀行監管只可以減少銀行內部的巨貪,但是不能解決銀行龐大的坏賬問題”! 那么,解決銀行的產權問題是否有助于緩解銀行業的危机呢?郎教授也否定了這個思路。他說,”研究數据表明,銀行業的盛衰主要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當地法制化水平的支持。發展中國家的銀行坏賬比率都很高,這是經濟轉型期間很難避免的現象”。

郎教授批評大陸當局目前采取的种种改革措施是病急亂投醫,提出了一套著眼与長遠的對策,其要點是人員和業務專業化,風險分散化,信息集中化和貸款零售化。這些改革措施都很有道理,不過与郎教授所強調的經濟大環境的質素,關系并不直接。

郎教授為什么不就他強調的經濟大環境的質素問題作更具體的分析呢?這是因為他明白這個問題太敏感。大陸經濟的大環境,最大的問題是國有經濟的比重太大。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私有銀行,都必須面對這個大環境。國有經濟內部最大的生意,就是化公為私,銀行如果不介入這個大買賣,等于是自絕生路。大陸著名的官方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銀行是個穩健行業,現在企業紛紛進入銀行業,因為銀行業回報高,但這并不正常”。而這种不正常的高回報,來自何處呢?正是來自銀行對公共財富和私人存款的大肆掠奪。

正因為如此,僅僅創建一批私人銀行,而不下決心改變大陸的經濟大環境,無非是把掠奪別人財富的特殊許可證,擴大發放范圍,讓一些私人資本家,也有資格參与到這個原來只有國有銀行才能夠玩的游戲中來罷了。可以想見,這不僅無助于緩解大陸深重的銀行危机,反而會使之愈演愈烈。

(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梁京:評北大改革
經濟評論:大陸危機加速發展的重要信號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