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湧泉共舞 提供民眾全新藝文場地

標籤:

【大紀元9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從今天開始,台灣也有可以比擬德國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會堂與俄國馬林因斯基劇院的表演場地大廣場,可以舉辦各種相關的戶外藝術表演活動。台灣最高表演藝術殿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兩廳院生活廣場」,今天將正式啟用,昨晚兩廳院試噴湧泉以及調整燈光,並邀請古名伸舞團與水共舞,台灣全體民眾的新藝文空間,就在眼前親切展現。

 兩廳院建造之初,便以中正紀念堂作為動線主軸,並未擁有屬於自己的大門,而其雄偉華麗的外觀造型,再加上座落於博愛特區的特殊位置,更使得兩廳院自設立至今,始終顯得高不可攀;再加上售票口外緊鄰馬路的兩座鐵製圍籬,自動阻絕了一般民眾進入兩廳院最直接的通路,也讓兩廳院顯得不易親近,甚至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三年前,朱宗慶上任之後,便希望可以釋放更多空間給民眾,打破封閉空間,創造全民共享的生活園區,昨天朱宗慶終於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拆掉圍籬後的兩座小型廣場,一個在靠近愛國東路側捷運出口,一個靠近信義路,前者以其四周交通頻繁,又位於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出口的特性,因此被賦予了活潑動態,可以舉行各項藝術表演活動,地磚舖面下規劃了八十個湧泉噴水口與三段吏光,可藉著水與燈光的變化,白天為燥熱的廣場降溫、夜間則創造出優雅奇幻的視覺效果。後者腹地較小,以花藝為主,希望營造雙邊一動一靜的不同生活氛圍。

 朱宗慶昨天彎著腰觸碰著泉水,自己內心有著說不出的感動,「我知道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兩廳院看起來,第一次有了有大門的感覺。」朱宗慶說,兩座「生活廣場」設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成為表演藝術重要的媒介,廣場完工後兩側都將有各式海報座與旗幟桿,以及懸掛於迴廊紅柱間的巨型掛旗。未來的生活廣場,不僅將提供民眾一個生活休閒的空間,廣場中各式隨處可見的表演藝術活動資訊,隨手可得的文宣DM,都將成為表演藝術工作者另一個尋找知音、開發潛在觀眾的重要管道。

 雖然開幕與「台灣正名運動」同一天,但是兩廳院主任朱宗慶一點也不擔心,今晚該廣場將由教育部長黃榮村與兩廳院主任朱宗慶共同啟動按鈕正式開啟,開幕期間只要持「廣場藝術節捷運護照」觀賞活動,就可以參加抽獎活動,誠品書店也將會有優惠折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陶瓷史話】明代---形成全國燒制中心
山西民間剪紙
北京法院受理偷稅案劉曉慶未被起訴
劉曉慶公司昨日接到起訴書 劉曉慶不在其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