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320後中國須面對新的台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陳水扁總統在新書「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指出,三二○後,中國終須面對新的台灣,所以兩岸可以互派代表,以建立正式、直接的互通管道,他也透露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曾兩度請辭;陳總統更說,三二○是他政治生涯、也是人生的最後一戰。

 陳總統這本新書分成八個章節,包括「台海和平─在歷史的浪濤中走自己的路」、「國際外交─台灣要站起來,走出去」、「國家安全─國安密帳點燃的軍情改革」、「改革之路─一場難度遠勝於革命的艱鉅挑戰」、「投資未來─為我們的下一代累積資產」、「公平正義│政黨輪替後還沒為人民完成的工作」、「人民尊嚴─相信台灣,勇敢講出自己的名字」、「台灣不能輸─我政治生涯的最後一戰」。

 談到兩岸時,陳總統指出,他在「二○○○年的就職演說,充分表達善意」,但中國卻沒有善意回應,在他接任黨主席那一天,「中國與諾魯建交,是蓄意挑釁」,而且「香港一國兩制的實驗,損害香港的利益」,陳總統認為,「三二○之後,中國終須面對新的台灣」,「兩岸可以互派代表」。

 談到國際外交時,陳總統從「曾被關在旅館裡面」,到美國眾議院以「四百一十六票比零票的歷史紀錄」歡迎他到訪;再談台美關係,認為「對台軍售是台美關係的重要指標」,並在這個專章中提到「催生新憲與和平公投」的國際意涵。

 陳總統在國家安全中提到他問李前總統「為何要提前下台?」還有「不能保密的國會,怎麼監督情報機關?」至於改革之路,陳總統從「一個國民黨地方議長之死」談起,認為「議會保護傘變成掃黑金的死角」,「賄選是政黨沈淪的訊號」,「改革的地點在立法院」。

 對於投資未來,陳總統也「自我檢視政商關係」,談「高鐵案成為政治鬥爭的祭品?」批「中國拖延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腳步」;而他在人民尊嚴中提到「戴勝通和林百里的故事」,認為「領導人要鼓舞人民的信心」,「有心,就不會放棄」,「相信台灣,一個美麗而成功的故事」。陳總統最後在「台灣不能輸」專章中提到「一個台裔美國大學生的問題」,強調,這是「人生的最後一戰,我對台灣有信心!」「改革未竟、民主未深化,台灣不能輸!」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