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話

學者著書探討東西方人思維的差異和原因

【大紀元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閔惠綜合編譯報導) 許多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他們的文化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實際上是東西文化的混合體。雖然英語是他們的第一語言﹐表面上看起來他們的中文文化背景已經完全被掩蓋了﹐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世界觀仍然受到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

由著名學者理查德-萊士比特(Richard E. Nesbitt)撰寫的專著『思維地理學﹕東西方人思維的差異和原因』闡述了文化背景是如何影響到人的認識和思維過程。本專著由尼古拉斯-布萊雷出版社(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出版﹐全書共263頁。

書評家艾思意(See Yee Ai)在對此專著的評論中說﹕“我發現這本書對我的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文化融合有着非常精闢的描述。”“一方面﹐我生活在一個亞洲社區中。在這裡﹐和集體保持一致﹐順從﹐以及其它亞洲社區的規範佔據主導位置。然而﹐在另一方面﹐我所受到的教育以西方文化為主。我對荷馬(希臘史詩作者)奧德賽和聖經的了解要多過對三國演義和孔子的了解。”

萊士比特在『思維地理學』一書中列舉了多方面研究的證據﹐顯示出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着本質上的不同。西方人比較實際﹐東方人更趨向于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西方人在人際交往中着重于個人的感受﹐而東方人則強調團體。西方人熱衷于辯論以及解決爭議﹐而東方人則傾向于一致和妥協。

大多數亞洲人都同意他們的思維方式﹑世界觀以及對事物的反應與西方人有所不同﹐而大多數的西方人卻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世界觀﹐即使在使用相同的工具和相同的推理方式的情況下也是這樣。

東西方人的思維不同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習﹑國際貿易﹑乃至國際間的外交事務。

例如﹐西方教授經常對聰明的亞洲學生不積極參與自己班上的課堂辯論而感到氣惱﹐而這些亞洲學生寧可保留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在另一方面﹐亞洲人卻認為西方學生過於傲慢和自大﹐喜歡顯示自己﹐即使在他們並不了解事情的實質的情況下。

又比如﹐亞洲的商人和政治家認為西方政治家咄咄逼人﹐令人無法忍受﹐並且喜歡爭論﹐態度粗劣。而西方政治家則認為東方政治家有點偷偷摸摸﹐令人感到高深莫測。

萊士比特在『思維地理學』一書中將以上不同歸根于東西方人社會起源的不同。西方人的思維和哲學起源于希臘﹔東方人﹐尤其是東部亞洲人的思維和哲學起源于中國。這兩種起源的差異決定了兩種不同的文明﹐並且影響到了社會的結構﹐語言﹐以及文化等諸多方面。

艾思意在書評中指出﹐萊士比特的觀點使他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思維的確受到亞洲傳統的影響﹐但他所受到的西式教育卻使他(與亞洲傳統相比)有着不同的思維方式。他還指出﹐令人驚訝的是﹐這本書對中國文化背景的讀者的啟迪作用要高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讀者。

書評還提醒讀者﹐東方人本身在人種以及文化傳統上有着非常大的差異﹐本書對東方人只是作了一般性的結論。儘管如此﹐對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們怎樣思考以及認識不同的理解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人們。另一方面﹐『思維地理學』是一本典型的學術著作﹐讀者在閱讀時可能感到乏味。但是﹐對本書的支持者來說﹐萊士比特的觀點的確有助于加深東方人和西方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