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火星大探險系列專題五之五 ,精神號的旅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9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繼續請聽李盛雯製作的新聞專題:「」(4分52秒)

人類史上到目前為止對火星最成功的探測任務此刻正在進行,地點就在火星上,滿布岩石的橘紅色表面,而負責執行這項耗資八億美金任務的,是集結無數人類智慧結晶、科學家寄予厚望的火星探測車精神號,今天的火星大探險系列專題,我們就來談精神號的旅程。經過7個月將近5億公里的長途飛行,精神號一月四號平安降落在火星的古塞夫隕石坑,它的姊妹車機會號預定25號在火星另一側的子午高原著陸。NASA是利用去年火星大接近的時候,分別在6月和7月將「精神號」和「機會號」先後送上太空,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一輛小小的探測車想要正確無誤的登陸火星,相當不容易。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館長邱國光比喻,精神號著陸的過程,就像是流星般的衝到火星上,然後像汽球似的彈跳前進。精神號順利著陸之後,立刻展開它的任務,隨著一批一批穿過太空傳回地球的照片,科學家們看到火星的日出,火星的風景,以及照片所顯示的,有關於火星的一切。分析這些影像,科學家樂觀認為,精神號的火星任務,成功機率和收穫預期都很不錯。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孫維新指出,由於精神號降落地點附近的大石頭並不多,加上探測車的外形像個高爾夫球車大小,可以移動探勘的範圍以及成功機會,都要比九七年小一號的拓荒者號,高出許多,當年拓荒者號降落的地點附近有很多大石頭,而且大小差不多只有一個小孩騎的小車一樣大,重量也只有二十五磅,移動範圍和精神號比起來,實在小多了,不過,精神號的這位前輩拓荒者號,也曾經傳回許多珍貴的照片,在火星探測史上留下重要的紀錄。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館長邱國光說明,就是因為以往的照片顯示有水的痕跡,讓科學家合理懷疑火星上因此可能有生命存在,這次精神號背負的最大期待,就是希望能夠解開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命之謎。NASA的科學家將精神號降落的古塞夫隕石坑上的一塊窪地取名為「沉睡谷」,可能做為精神號漫遊火星的第一站,好比探視火星內部的一扇窗。這個沉睡谷的形狀偏圓形,直徑大約九公尺,位置在精神號的北方,根據推測,遠古時期的古塞夫隕石坑可能是湖泊,而沉睡谷或許蘊藏了液態水曾經存在的證據,有助於進一步破解火星的生命之謎。至於為什麼取名沉睡谷,而不是希望谷、生命谷或是發現谷?原來這個名字來自美國小說家華盛頓.歐文描寫無頭騎士的作品沉睡谷傳奇,而NASA的科學家雖然不知道火星上有沒有無頭騎士,卻因為這次火星任務讓他們都累壞了,實在希望能好好沉睡一場,所以就取名為沉睡谷來過點乾癮。如果一切順利,未來的三個月,就是精神號漫遊火星的奇幻旅程,究竟火星是什麼樣子?這個地球的鄰居上頭,有沒有生命?都將隨著精神號的探險,給予我們更多的線索。國家地理頻道在1月11號晚上9點,將播出一個小時特別節目「火星大探險」,報導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這次的火星探勘任務,以及精神號傳回來的最新火星畫面。想要來自太空、第一手的火星,鎖定一月十一號晚上九點的國家地理頻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