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林松煥與高振群對拓展台印關係審慎樂觀

【大紀元10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新德里、台北27日電)台灣與印度關係近來發展令人矚目,台灣外交部亞太司長林松煥及駐印度代表高振群皆認為,兩國在經貿及科技具有互補及合作的空間。

根據外交部與印度駐台北辦事處資料顯示,台、印於一九九五年在台北與新德里設立官方代表處,自簽定促進暨保護投資協定及通航後,兩國關係在過去十年中,由完全冰凍到逐步增溫,近來隨著台灣投資印度者愈多,雙方關係更加密切。

今年10月8日,駐印度代表處首度以雙十國慶名義 公開舉行酒會,這是代表處設處十年以來,第一次以有別過去以設處紀念日名義對外舉行國慶酒會,意義非凡,雙方關係確實有所突破。

林松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印度與中國國土接壤,使得印度當局不能不重視中國的壓力,努力修好與中國的緊張關係,相對而言,台灣不會為了印度而犧牲國家利益,印度也不會為了與台灣交往而影響與中國的關係。

駐節印度新德里的高振群也希望,印度處理中國與台灣問題時,應該分開處理,維持平行關係,不過,從雙方交往可以發現,印度處理台灣議題時,「迄今仍無法擺脫中國因素考量。」

高振群說,印度是南亞大國,過去十年經濟穩定成長,已經成為新興市場大國,未來經濟發展潛力不容忽視。新政府5月執政以來,重視對吸引外資,兌現競選承諾,以照顧農村生活為目標,不管是人民黨或現在執政的國大黨,對外關係政策不會有重大改變,加強美、俄、東協、中國及鄰國關係。

他分析,台、印斷交後,過去四十年關係幾乎是零,1995年設處及2002年簽定投保協定後,彼此經貿關係突飛猛進,為了分散台商赴大陸投資風險,台灣重視與印度的經貿關係,而兩國在產業上具有互補效應,對發展雙邊關係有幫助。

高振群強調,印度政府有「東望政策」,基於地緣 政治考量,重視對台關係,今年4月印度科技部次長首次訪台,9月貿工部次長也訪台,台灣經濟部次長尹啟銘兩次率團訪印,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9月中旬應印度國家科學研究院之邀,訪問印度並簽定合作備忘錄。

就他了解,印度希望台灣投資印度重大工程及基礎 建設,台商電子、資訊及器材可考慮來此設點,拓展業 務。

展望未來,高振群表示,將持續推動雙方簽定避免雙重課稅及高層官員互訪,定期舉行雙邊高層或司長級官員諮商會議。另外,為強化雙方科技交流,代表處也盼設立科技組。

至於前年始創的「台印論壇」,高振群認為,這是 雙方官方溝通管道之外的二軌機制,分由印度國防部及 外交部外圍機構國防研究所(IDSA)與台灣政大國關中 心做為對口單位。

談到台印經貿交流與合作,林松煥指出,印度屬於 新興市場、人口眾多,未來極有可能超越中國大陸,九十年代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市場不容忽視,而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及法治還不算完全開放,印度則屬於市場經濟型態,投資較有保障。

事實上,由於雙邊了解較少,台商目前投資印度者 少,多屬中小企業,且集中在資訊業,不若韓、日等國的三星、現代、LG及鈴木等,有大財團支持,投資大汽車廠及消費電子廠。

林松煥認為,印度具有許多優勢,包括人口可能超 越中國,中產階級將近上億人,社會具法治基礎、又屬 市場經濟,對外商而言相對有保障,印度英文人才眾多,幾千萬人會講流利英文;另外,印度資源豐富,勞動成本相對便宜,產業具創造力,軟體設計能力強,吸引外商進駐委外辦理 (outsoursing) 經驗豐富等。

台灣由於資訊硬體設計及半導體產業強,人才資源 多,林松煥強調,雙方在資訊IT產業具有互補性,人才 可利用,台灣資金也較為充沛;另外,印度農業技術待 開發,台灣技術先進可提供協助,生技方面亦然。

他認為,印度商機大,市場潛力雄厚,台商應該及 早搶占先機,增進貿易發展,手機、電腦及電器用品有商機,值得開發,而旅遊及電影工業,雙方也可試圖探尋合作的機會。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林松煥說,台、印雙方商務往 來愈來愈多,官方可再進一步強化,遠景不錯,但近期想要有大突破,在中共打壓因素下,可能比較困難。

林松煥強調,台、印關係從無到有,難能可貴,政府會持續再努力,而印度及孟加拉現已成為政府南向政策重點之一,越南算是比較成功的案例,未來盼藉由了解印度,提供台商另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