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西班牙電影節大獎 徐靜蕾笑談執導的甘苦

標籤:

【大紀元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綜合報導)徐靜蕾在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憑《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獲得「最佳導演」。這不僅是徐靜蕾改行做導演以來所獲得的第一個成果,同時繼陳凱歌之後惟一一位在該電影節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中國導演。

該片在聖城的王子劇院舉行了英文版的首映。之後, 又在該城最古老的電影院放映了西班牙文版本。按照電影節的傳統,放映時導演要坐在最後一排接受觀眾的「檢閱」。

徐靜蕾沒有想到西班牙觀眾如此喜歡這部配有中國琵琶曲的、由中國導演演繹的歐洲文學作品。放映之後觀眾起立歡送導演離去。

對於這份突如其來的榮譽,徐靜蕾自稱患上了導演的通病「產後憂鬱症」。她說:「在西班牙看自己的影片時,忽然覺得滿眼看去都是遺憾,也許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來信》只是徐靜蕾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她就憑該片進軍國際電影節,並獲得最佳導演獎。徐靜蕾自己也頗感意外,她說:「我覺得能得個導演處女作獎就不錯了,什麼音樂獎等一些獎都想過了,但就是沒敢想得大獎。」

好像是無所求而自得吧,徐靜蕾說她當時「還打算好領獎時穿得破一點,讓自己裝得像個新導演,拿九萬歐元的獎金,這就很不錯了。」

徐靜蕾不屬於第六代或者名義上的第七代導演。但,她比許多同齡的導演都幸運。她的首部影片《我和爸爸》不僅摘得去年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並且在市場上獲得成績。徐靜蕾總結自己成功的秘訣,只有兩個字:「膽大!」

徐靜蕾並不避諱自己有野心,也不否認自己喜歡做導演,而且會把導演進行到底。「說我有野心,我肯定有,但當導演並不是我一開始就想做的事,在電影學院時就有人問我『徐靜蕾,你以後會當導演嗎?』我說當然不可能了!因為那時候我最大的夢想是想當一個好演員。」

「但後來隨著自己閱歷的增加,我發現當演員越來越被動,已經不能滿足我的一些想法了,而且自己自然而然地去想以後的發展,想去做一些幕後工作,但沒想過當導演。」徐靜蕾說。

得獎後她說,自己現在的狀態「沒壓力,有動力」。當談到她的電影風格時,徐靜蕾說:「風格是自然形成的,我不會為了什麼風格而固定自己。做個真性情的導演最適合我!」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廣告語濃縮地道出該片的故事精髓:「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徐靜蕾自嘲地說:「我其實很怕用一句話來概括一部電影,因為內容實在太多,真的很難形容,只有廣告公司才能想出這麼經典的語句」。

為什麼單單選中《來信》這個故事呢?徐靜蕾表示,自己10年前就曾看過《來》的故事,10年後又捧起小說,雖然每次都是一邊哭一邊看,但感覺卻完全不同。「好的故事永遠有非常豐富的內涵,這就是我拍這部電影的原因吧。」

徐靜蕾是不是如外界報導的,只想表達一個「我愛你,與你無關」的前衛想法?她說:「這並不是現代人的想法了,而是在歌德那個時代就崇尚了,我覺得很有意思。」

與處女作相比,徐靜蕾認為《來信》在導演技術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創新卻不在此。她表示並不擔心西方觀眾會對這個改編成中國故事的電影有什麼不理解,因為愛情是全世界共通的東西。

這部影片還在西班牙特意加演了兩場,觀眾都是17歲到 20歲的年輕人。徐靜蕾說:「其實,在這方面我很『貪心』,我希望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喜歡《來信》,而且,如同我對小說的感受,不同年齡都會對愛一個『負心漢』究竟是否值得有自己的理解。」

身為一名年輕的女導演,徐靜蕾對於性別界限並不避諱。「我不覺得女導演就是弱勢啊!性別是事實!」徐靜蕾回憶說,也有西班牙記者提出同樣的問題:「女導演拍 片是不是很不容易?」我當時就回答他:「沒什麼差別的。只不過我不會拍著別人的肩膀說:『兄弟,幹得不錯!』」

關於如何安排婚姻與事業的關係?徐靜蕾說:「我現在的生活也挺好,沒必要有了另一半就一定犧牲自己的事業吧,其實是可以兼顧的」;「你們不用替我操心,我早就有心儀的物件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揭秘《孔雀》落選之謎 威尼斯看不懂中國電影
徐靜蕾談導演:從電影《來信》開始 我已經成熟了
《來信》西班牙首映 徐靜蕾稱情感無國界
徐靜蕾憑《來信》 獲得西班牙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