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依賴中東北非石油不可避免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佩芝報導)   美國著名智囊機構的專家最近著書表示, 美國和其他石油進口國長期依賴中東和北非國家的石油出口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要左右石油出口國的政策以確保能源供應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各國政府必須承認這一現實,並制定出相應的能源政策。 *石油無可替代*

美國著名智囊機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安全與能源問題專家安東尼﹒科德斯曼在其新書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看來,短期內世界上沒有任何價格低廉、可以取代石油的能源資源。他說,就算以油價每桶50美元來計算,其他能源供應成本仍然高出許多,要讓這些能源供應滲透市場,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

*美國日益依賴*

科德斯曼在其《中東能源發展》一書中表示,從過去20年的數據看來,不管是誰當選美國總統,制定什麼樣的能源政策,不管非政府組織提出什麼樣的創新想法,都無法改變美國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石油依賴與日俱增的事實。他說,未來20年,全球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石油依賴程度不僅會增加,而且增加幅度將會十分地大。

科德斯曼說:“美國能源部估計,中東和北非地區石油日產量在1990年為每天2千3百萬桶, 2000年為2千7百50萬桶,目前是3千萬桶,預計到2020年為4千6百萬桶, 2025年為5千4百萬桶。這顯示全球對中東地區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今天,中東地區石油日產量佔全球產量的百分之35,到2025年,將佔百分之43。 ”

科德斯曼說,政治領導人過去20年來一再忽視這個事實,但是這個潮流是不會改變的。他說,1973年石油危機時,美國每天從中東進口的石油為6百萬桶,到1988年增長到650萬桶,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為730萬桶,目前則是1千2百萬桶,進口量幾乎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兩倍。他說,根據保守估計,到2030年,進口量將達到2千萬桶。

*石油供需的中國因素*

至於中國需求的大幅增長對未來十年全球石油供需將造成何種影響,科德斯曼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石油專家在預測未來石油供需時已經把中國因素考慮進去。

科德斯曼說:“中國過去兩年來需求增長完全在經濟學家的預測當中。實際影響未來能源需求和供應平衡的不是中國的發展,而是如果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出現大規模全面經濟發展,將會大大影響到目前石油專家的全球石油供應和需求預測模式。”

*進口國都不能確保來源*

科德斯曼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石油進口國能夠真正確保石油進口來源。石油進口國可以發揮影響力,但是石油出口國都是獨立的國家,進口國永遠無法真正控制出口國。石油進口國不時會因為政治原因小幅度地左右石油價格,但是石油是在世界市場上以市場價格交易的商品。美國要做的就是確保中東石油出口能夠在世界市場上交易順暢,產量能如期增加,因此美國必須積極鼓勵石油出口國增加生產並增加出口設備的投資,否則目前油價居高不下的情形將會持續下去。

*中東恐怖主義來源有跡可尋*

科德斯曼表示,目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衝突令人擔憂。他說,大家都了解恐怖主義幾乎在所有石油出口國都是一大問題,但是當地恐怖主義的來源有跡可尋。

科德斯曼說:“我們時常談到恐怖主義,但是我們時常忘了討論這是如何形成的。當地沙漠遍布,沒有分散的經濟活動,當地人口在1950年只有1億1千2百萬人,到了今天人口已經超過4億。當地青年人口猛增的結果就是對就業機會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但是卻沒有那麼多就業機會。據保守估計,當地失業率在百分之15到25之間。”

*決策基礎*

能源安全問題專家科德斯曼在書中建議,美國政府的能源政策必須以未來十年美國將需要大量從中東和北非地區進口石油的事實為基礎。從這一基本點出發,美國政府在制定投資、地區安全和反恐政策時必須和這一事實符合。這意味美國和中東國家的關係在未來美國經濟和能源安全上將起到關鍵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走私威脅中國經濟甚至政權
巴拉圭調漲油價 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
英國石油公司每小時獲利百萬英鎊
國際能源總署:減少碳化物排放問題不能忽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