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課程修訂 改正對開羅宣言偏頗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針對高中歷史綱要有關台灣地位爭議,教育部長杜正勝昨日指出,課程修訂只是希望能改善以往只採用開羅宣言部分史料的偏頗,希望呈現更多史實史料,但不會涉及個人的政治選擇,也沒談到台灣地位未定論。

他相信高中教科書的編纂學者未來都會中立呈現史實,大考中心研發高中升學考試試題,也不會涉及政治選擇或爭議。對於中華民國創建列在中國史,杜正勝重申,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創建在中國、統治地區也在中國,當時台灣還被日本佔據,因此列在中國史,而後中華民國遷台且改變統治範圍,治權變成僅及於台澎金馬,因而列在台灣史,「這並沒有否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事實,也沒有忽略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而是最清楚的呈現歷史脈絡與事實,中華民國的治權確實出現巨大變化」。

杜正勝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前後的主權範圍都不一樣,以前老國代散布在中國三十五省及西藏、蒙古等其他地區,但國會全面改選之後已截然不同,中華民國確實因地域不同出現巨大變化,這些都是依照歷史來說的,分列台灣史與中國史是最清楚的歷史脈絡,「大家不要活在虛幻中,要活在真實裡面」。

高中歷史暫行綱要已上網公布(www.edu.tw ),將於明日、後日分別於台中、台南及台北舉行公聽會,接受民眾預定席次表達意見﹔監察院教育委員昨日拜會教育部進行年度巡視,就提出建言,建議高中課程修訂不要太「躁進」,要先取得社會共識並做好配套規劃、師資研習,避免重蹈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匆促上路的覆轍。

〔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針對中國一再宣稱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教育部長杜正勝昨日引述古文獻指出,台灣是在清朝康熙時代,才被納入清帝國版圖,十一至十二世紀的中國官方古地圖,根本沒有將台灣納入,當時中國帝王根本對台灣這片土地沒有「知識」,當然也就談不上統治。

杜正勝昨日出席「建立多元文化社會」座談會時指出,由於航海貿易與傳教緣故,台灣在早期有相當開放多元的社會文化,澳洲學者研究就曾認為,廣大的南島民族很可能是從台灣擴散出去,荷蘭人記載,十七世紀的台灣至少有十幾個多元民族,荷蘭東印度公司更帶來不少歐洲人及印度人,台灣文化展現出多元性。直到十六世紀清朝康熙時期,由於施琅攻打台灣,才被納入中國帝國版圖,而中國強調統一、認為中國文化是世界最高的文化觀念,其他國家多被視為蠻夷之邦,被中國統治的台灣,社會文化也因此受到影響,演成視中國文化為最高文化的觀念,不能真正尊重他國文化或多元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