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11月2日訊】

**美國第3季GDP成長3.7%
美國商務部表示,經通膨調整後的第3季GDP成長3.7%,低於經濟學家預期。其中,消費支出在第3季增加4.6%,比第2季增加約的3倍,而庫存減少和貿易赤字擴大,是拖累經濟成長走勢的兩大主要原因。

**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高於預期
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1.7,優於經濟家預估的88,但是比9月為低,主要是反映原油價格上揚、伊拉克戰事不斷,以及就業人口成長速度放緩等因素。

**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優於預期
根據芝加哥全國採購經理人協會的調查發現,10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從9月61.3,上升到68.5,優於市場預期。主要是因為芝加哥地區的訂單和雇用人數增加,使得商業活動成長高於預期。

**福斯汽車墨西哥廠強迫員工休假
在全球各大車廠面臨庫存壓力的普遍情況下,有消息指出,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已經決定在11月全面暫停墨西哥車廠的生產作業一個月,12月再重新復工。

**沃爾瑪預期10月銷售僅成長2.8%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商場預期,公司營業一年以上的美國商店,10月銷售小幅成長2.8%,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以寢具和男女童裝較多,顯示10月份零售銷售狀況,依舊疲弱。

**中國銀行尋求德意志等外資入股
根據香港成報報導,中國銀行尋求外資入股的協商作業,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包括德意志銀行、英商匯豐控股和摩根大通等知名歐美同業,大多表示有興趣參與投資。不過花旗集團經過評估之後,決定打消投資中國銀行的念頭,而其他的外資如果都同意,未來將共同持有中國銀行15%~20%的股份,中國銀行將獲得60~80億美元的資金。

**北京汽車長安汽車尋求在港掛牌
根據金融時報網站報導,中國的北京汽車工業和長安汽車集團,目前正在尋求到香港上市的機會。曾經和南韓現代汽車以及德國戴姆樂克萊斯勒合資的北京汽車,希望明年下半年可以在香港掛牌,並且引進至少6億美元的資金;而總公司位於重慶的長安汽車,計畫募集大約3億美元的資金,並打算利用和美商福特汽車以及日本鈴木自動車合資設廠的經營績效,來說服外資拉抬在香港上市後的行情。

**中芯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廠
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預估本季的銷售將比第三季的兩億五千七百億美元下滑25%,而根據分析師的估計,中芯國際本季的銷售,可望比第三季的兩億七千五百萬美元成長15%,因此推測特許半導體擁有的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的頭銜,恐怕將拱手讓給中芯國際。由新加坡政府握有61%股權的特許公司指出,今年1~3季是2000年以來,公司第一次出現獲利,但是近期由於有5個大客戶因為庫存增加而抽走訂單,使得銷售滑落,可能面臨連續第四年虧損的情況。特許的執行長表示,公司將專注於改善製造能力來生產更高階的芯片,但是並不擔心排名被取代的問題。

**港府指香港經濟前景仍不明朗
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表示,預計今年度香港的生產總值實質成長率,將達到7.8%,高於原先預測的6%。香港今年以來在生產總值、失業率以及通貨緊縮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但是受到油價上升、美國利息走勢、中國大陸宏觀調控,以及資產市場發展等因素的影響,香港未來的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

**日本9月數位相機出貨激增43%
根據東京相機與映像機器協會指出,日本的索尼、佳能和奧林巴斯等數位相機製造商,9月份的出貨激增將近50%,從上年同月的472萬台增加到674萬台,其中對國內的出貨成長12%,對亞洲出貨增加69%,對北美地區成長46%,對歐洲則成長了39%。目前日本的數位相機,佔有全球至少80%的市場。

**瑞穗金融集團獲利佳擬調升財測
全球資產排名第二大的銀行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宣布上半年的獲利達到兩千三百億日圓,比原先預估的一千四百億日圓高出64%。主要原因是日本股市在過去6季以來有5季走高,使得瑞穗投資股市大有斬獲,而日本的經濟復甦有助於改善部分企業的償債能力,壞帳金額也因此減少了將近三分之一,由於獲利超出預期,瑞穗集團可能調高全年度的財務預測。

**南韓10月出口攀升21%
韓國商工部表示,由於受到韓國主要出口市場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的需求減緩,因此韓國10月的出口比上年同期攀升21%,是11個月以來最小的成長幅度,而未來幾個月的出口成長也可能減緩。另一方面,韓國央行從今年8月意外宣佈降息以來,利率始終維持不變,同時以通貨膨脹為理由,拒絕韓國政府呼籲降息來刺激經濟成長的要求,但是隨著近期出口成長減緩,可能進一步促成韓國央行降息的意願。

**新加坡普威集團將進口日本白米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第二大的白米進口商普威集團,將和日本農業合作社合作,開拓優質日本米在新加坡的市場,以鞏固普威集團在白米經銷領域的優勢。由於新加坡以往進口的白米種類,主要是泰國米、澳洲米和中國米,而日本過去非常保護國內的農業,採取高額關稅來限制進口到日本的白米數量,不過隨著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市場的趨勢,日本米也開始拓展國際市場,外銷白米成為日本農民生存的策略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通脹數據弱於預期 PPI連續20月緊縮
金價持續走強 黃金增產卻日益艱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