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都君」──舜

堯自繼位以來一直在尋找能傳治天下的人,四嶽長老一齊舉薦舜。他們說舜的生母早亡,父親瞽叟娶了一位後母,後母生下一名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叫象。瞽叟疼愛象而討厭舜,舜非常善良恭順,不辭勞苦,辛勤耕種漁獵來供養他們,雖常常為後母與弟弟所不容,但舜並不計較。所以他居住的地方耕者讓畔,漁者讓澤,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人民都稱他為「都君」。堯聽了高興地說:「好啊!那就讓我再來試試他吧。」於是堯將兩個美麗如花的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了舜,還賜給他無數的珍寶和財物,舜一下子變得富貴之極。

象垂涎舜的兩位妻子,就與後母和瞽叟想方設法來害舜。有一天瞽叟叫舜上屋頂修補爛處,等舜上去後他們悄悄抽去梯子並將屋子點燃,正當他們自以為得計之時,卻見舜張開妻子送的兩頂斗笠像鳥一樣飛了下來。象見一計不成,又生一毒計:他們叫舜去屋後挖井,當舜下去後象從井口投下巨石,還嫌不夠,又擔來幾筐土填上,誰知舜卻借妻子所傳的龍遁之法逃了出來。正當象他們大笑著走去舜家準備瓜分舜的財物時,遙見舜正在窗口披衣彈琴,象驚得幾乎昏倒,但舜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仍如往常一般侍奉他們。於是天下百姓為人子女者多行孝道,天下諸侯更加尊上親君。

堯看到這一切非常高興,知道舜是一個不負眾望的人,就請舜來一同治理國家。堯親頒瑞圭予舜及公、侯、伯、子、男。舜執鎮圭,長一尺二寸;公執桓圭,長九寸;侯執信圭,長七寸;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皆長五寸。後世文武將相上朝時執圭的禮儀源於此時。

「巡狩朝覲之禮」與「五刑」

舜向堯提出了許多建議,並向人民宣布巡狩與朝覲之禮:

為防各諸侯國君於封地自任自專,天子將每五年巡狩一次以察民苦。春季東巡,夏季南巡,秋季西巡,冬季北巡,屆時各國諸侯將於方嶽下進陳治國之道。其間四年諸侯國每年要來京都朝貢一次,考證功過,有功者將得到天子賞賜的珍貴車馬服飾,以彰殊榮。

舜又以民不知法易於為亂,命司李咎繇制五刑:

1、墨刑─指在犯人臉上刻字並以墨糊塗之,成為一種恥辱的標誌。

2、劓刑─指割去犯人的鼻子。

3、刖刑─指斷去犯人的雙腳。

4、宮刑─指破壞人的生殖機能,僅次於死刑。

5、大辟─死乃罪之大者,故殺頭稱大辟。

刑法雖設但仍以寬恕為主,不知而犯者視其輕重,或以鞭刑為官懲,或以條撲為教戒,或以罰金為贖罪,目的是讓人民明白重德愛身的道理。於是萬民知為惡之羞恥,也就沒有人去觸犯它。舜賜咎繇名曰皋陶,世為大理(官名)。後世稱掌刑法的機構為「大理寺」即來源於此。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