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十日全球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訊】

**德國企業稱明年歐元升值衝擊小
根據彭博社調查德國境內23家跨國企業,統計結果顯示,除了5家企業表示歐元升值將對公司明年的業績帶來負面的影響之外,其餘多數受訪的公司,並不擔心歐元升值、美元貶值對公司的外銷會帶來衝擊,其中有14家企業聲稱,公司已經事先建立美元空頭部位,並且將部分生產線移往海外地區,所以應該足以因應明年歐元的可能升值幅度,其中,拜耳化學公司和寶馬汽車公司,更對自身的匯率避險措施有高度的信心,而絕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明年年底時候的歐元匯價,可能落在1歐元兌換1.36美元的價位,與目前的匯價相當。

**全美券商協會罰金收入創新高
全美券商協會今年嚴格執行違法查緝,針對共同基金短線進出和逾時交易等不法行為,做出120件處分,總共處罰的金額達到1.02億美元,是去年罰金總額的三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今年被除名或暫停執業的人數達到830人,和去年相當。在罰金當中,主要包括15家券商因為沒有提供客戶損益平衡折扣,必需支付2150萬的和解金,而高盛證券、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等公司,因為對公司債投資人超收費用,而遭罰款2千萬美元。

**美國年底假期網路銷售激增
由於美國民眾利用網路採購禮物成為風潮,今年美國年底購物旺季,網路商店的銷售比去年同期成長29%,總計從11月1號到12月26號為止的這段期間內,扣除旅遊網站和網路拍賣的銷售金額之後,網路銷售的金額達到148億美元,包括美國亞馬遜公司等網路零售業者的業績大幅攀升,甚至需要延長訂單處理期限。而今年到店取貨的線上購物型態,有逐漸受歡迎的趨勢,已預估經有半數左右的線上交易,採取這種方式進行。

**美今年上市公司破產家數創新低
根據調查,因為利率處於低檔,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所以經營困難的企業,有能力籌措現金持續經營和償債,使得今年美國上市公司聲請破產家數只有80家,創下1994年以來,美國上市公司聲請破產總數的最低紀錄,而且總數不到2001年最高紀錄257家的三分之一,融資成本下降,已經幫助美國企業在第三季季底,累積了1.3兆美元的現金,這也創下歷史新高的紀錄。

**美國企業海外獲利回流激勵股市
根據統計,包括輝瑞藥廠及IBM等美國跨國企業,留在海外的獲利估計有7千5百億美元,而這些資金因為美國的稅率過高,通常留在巴哈馬、愛爾蘭及新加坡等免稅或低稅率的地區,現在由於美國國會在十月間通過實施企業稅法新則,鼓勵企業在2005年年底之前,將海外獲利匯回國內,可享受5.25%的低稅率,比原有稅率35%而言,大幅降低,因此,根據財經學者們估計,在明年年底以前,將有部份海外獲利回流美國,而該筆資金將可能高達3千億美元,有助於活絡美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振興美國經濟。

**中國鋼鐵供過於求價格可能下跌
今年對鋼鐵業來說是蓬勃的一年,中國的需求量增加,國際鋼價飆漲,使得鋼鐵業者眉開眼笑。不過亞洲華爾街日報則提出警告,中國的鋼鐵不僅消耗量龐大,產量也是全球第一,中國的供需情況具有指標意義。目前因為鋼鐵需求量降低,加上鋼鐵廠紛紛擴產的結果,市場已經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而中國境內的鋼鐵需求,每月平均成長幅度,從2002到2004年上半年的26%下降到目前的5%,未來的價格下跌幅度值得關注。

**中國外債上升到2230億美元
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中國截至今年9月底為止,外債總額比上年底上升了15%,達到2230億美元。其中有1240億美元是長期債務。

**有37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人民日報報導,中國商務部長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對解決「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有了重大的進展,目前已經有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等東盟國家,以及紐西蘭、南非、俄羅斯、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巴基斯坦等三十七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過隨著出口量增加,中國已經進入了貿易摩擦多發期。根據統計,今年到十二月二十三日為止,總共有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出了五十七件反傾銷、反補貼、以及保障措施的調查。

**明年亞太地區資訊產業成長10%
市場調查業者IDC表示,明年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電腦、軟體和週邊服務市場的銷售可能增加10%,印度和中國將領導市場的需求量上升。調查顯示,整合通訊等多項功能的掌上型電子產品、教育訓練服務、應用和企業網路的軟體的後市看好。其中中國的銷售可能增加15%,將占產業營收的三分之一,印度的銷售預估將增加22%,占亞洲銷售量的8.7%。越南的銷售量預估將增加16%。整體銷售金額將由今年的882億美元,增加到970億美元,成長了9.6%。

**中國人壽:未收到SEC調查通知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30號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針對中國大陸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的初次上市案,從4月展開非正式調查以來,目前已經轉變為正式調查,執法當局將可強制要求傳喚證人作證、並移交相關文件。不過中國人壽表示,並沒有收到正式的調查通知。由於中國人壽在2003年辦理初次上市、籌資35億美元的案件中,涉嫌會計違規、加上沒有對投資人公開會計上的問題,因此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的查。

**企業支出帶動日本經濟擴張
根據彭博社對經濟分析師的調查,預估今年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2%,不但連續第4年擴張,而且是從1997年以來最長的擴張期,主要是受到佳能和五十鈴等製造商擴大資本支出,因而帶動了經濟成長。由於到9月底為止的當季企業投資成長4.3%,讓日本的經濟避開了衰退的隱憂。另外根據日本央行12月的短期觀察報告指出,在明年3月底結算的年度內,大型製造商計畫增加23%的投資,將是近16年最大的增幅。

**日本今年IPO企業數增加45%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受到企業的業績成長和股市的表現亮麗,2004年日本股市的初次上市企業家數,比去年增加了45%,達到175家,出現4年來第一次的成長,也是歷史上第三高的成長率。其中包括完全民營化的電源開發、半導體製造商爾必達和國際石油開發等企業,都因為上市時有大規模的籌資而受到矚目。一般預期,日本股市在2005年也將維持相同水平的上市成長率。

**韓國12月消費者物價攀升0.2%
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表示,韓國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呈現四個月以來首度攀升,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也比11月增加0.2%。由於消費者物價攀升,可能使得韓國政府更難以說服韓國央行調降利率,以刺激經濟成長。韓國央行在前4個月兩度意外降息之後,12月宣佈利率維持不變。而韓國財政部長12月初曾經表示,除非進一步減稅和降息,否則韓國明年恐怕無法達到5%的經濟成長目標。

**新加坡第四季經濟成長將達3.7%
彭博彙整經濟觀察家的預測指出,新加坡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將因為觀光客對零售業的刺激和藥廠產量的增家,出現3.7%的成長。經濟規模910億美元的新加坡,有高達13%的產值來自批發零售業,而今年400萬人次的旅遊人口,提振了批發零售業者的營收,另外製藥業的產量成長,也正好彌補了特許半導體等電子業者,因為訂單減少所產生的貿易缺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十二月三日全球財經要聞
十二月六日全球財經要聞
十二月七日全球財經要聞
十二月八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