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中國的生態惡化:水利工程扼殺了河流

【大紀元2月18日訊】編者按:由於只顧經濟利益,為了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慾望和貪婪,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發生著深刻的影響。

這種最終將毀滅人類的破壞始於人類道德的敗落。這裡將系列報導我們收集的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這種生態的惡化是觸目驚心的。然而,人們仍舊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難以自拔。其實,天地乃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稱其為人,天地為何而存?

◇◇◇ ◇◇◇ ◇◇◇

每一條河流,都是有生命的。如果說,是水利工程扼殺了河流,似乎有些人還不容易接受。若說水利工程是導致河流慢性死亡的原因,卻是不為過的。

中國是世界上水壩最多的國家,共有8.6萬座,佔世界的50%。中國有多少水閘?至今未見統計數字,也許因為太過龐大。但我們能夠看到,中國所有的河流,幾乎都被一道道的閘門統轄著。

人類無理的使用水資源根本上導致了河流的萎縮、乾枯、直至死亡。可是人並沒有從乾枯的河流中得到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掠奪水源,並控制水流。然而,得到的卻是與本願相反的結果。

有人描述了蘇州環城河死亡的過程。蘇州建城2500多年,城區位置至今未變,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直到上世紀70年代,盤門口的胥江水勢依然湍急,船只行走十分艱難。後因大運河改道工程,切斷了胥江,蘇州環城河水系頓失70%來水。加上東太湖81個小閘門被水利工程控制,蘇州環城河水日漸停滯,河道淤積,水質惡化,河流萎縮,環城河的生命就這樣漸漸萎逝。

其它河流同樣難逃這樣的死亡軌跡。天下聞名的周莊,莊口原來有個急水港,可見水勢之激活。江面寬闊,水流湍急。現在的遊人,只能見到一河濃稠的死水。

太湖水系的生命,已開始呈現“血脂增高”、“血管堵塞”諸多症狀。1954年,全流域足足下了90天雨,水澇成災;1991年只有30天雨,太湖水系便幾近崩潰。今天的太湖更不堪重負,日趨嚴重的污染如外部感染,使本已脆弱的生命力進一步下降。

富庶的江南如此,遠在戈壁的河流也在厄運中。由於甘肅在上游截流,90年代黑河流入內蒙古額濟納旗的水量由80年代的8億立方米銳減到1993年的1.8億立方米,而且這些水只能在秋冬非林草生長期才流下來,牧草焦渴時河道斷流,致使東、西居延海和天鵝湖相繼乾涸,區域性地下水無補充之源,導致整個居延綠洲的生態系統惡化,胡楊成片死亡。

新疆塔裡木河全長2200公里(含源頭葉爾羌河),長度居世界內陸河之第二。塔裡木河中游不足400公里的河岸上 ,就架了水泵400台,平均每公里1台。塔裡木河幹流上建有水庫8座、大小引水口1 38個。8座水庫的14個引水口,有控制建築的僅有5 個。卡拉水文站所測到的年徑流量,六十年代為12.33億立方米,七十年代為6 .7億立方米,1993年僅為1.26億立方米。三十年間,流量縮減到原來的1/10,已淪為一條孱弱水渠。大動脈出血未能止住,又加上遍體失血,塔裡木河在迅速死亡。從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三十年間,塔裡木河幹流已由1321公里縮短到 1001公里,縮短1/4;水質急劇惡化,枯水季節礦化度大於每升5克,咸澀不堪,甚至超過了中國灌溉用水二類標準2~3倍,下游墾區已基本停止飲用;斷流地區地下水位元已由2米下降到16米以下。

納百川,流千里,入海洋的江河死亡的時間就比環城河、急水港來的慢了。

淮河是中國六大水系之一,幹流全長1000公里,支流580多條,流經豫、皖、蘇、魯四省36地市189縣,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治淮”近半個世紀,建成大中小水庫5300多座,大中小水閘4300多座,加固加高堤防2萬多公里。算下來,平均每50平方公里建水庫1座,每條支流建水庫近10座。形象地說,淮河已被水庫切割成5300多段。淮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超過50%,遠遠超過國際上內陸河合理開發利用程度40%的上限,且4000多座閘壩水庫的調度基本不考慮河流本身生命用水的需要。淮河已喪失自淨能力。過於密集的水庫,不斷造成淮河斷流,致使全流域生態惡化。全流域191條較大的支流中,80%的河水已經變黑變臭;三分之二的河段完全喪失了使用價值。淮河的生命已經變質。

我們再來看看黃河。“要維持黃河河流生命,關鍵是確保黃河自身用水的量。”然而目前,黃河水的開發利用程度已經高達80%左右,被擋在一道道水壩閘後的水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幹流建成了12座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總庫容達到563億立方米,幾近其天然徑流量。1986-2001年間,距入海口100多公里的利津水文站年實測徑流量僅120億立方米,只有多年平均值的36%,其中1997年利津實測徑流量只有18億立方米。

黃河在漸漸的死亡中。20世紀70年代黃河平均斷流長度為242公里,80年代為256公里,90年代達到392公里。90年代以前,斷流一般發生在河口地區。1992~1994年,斷流上延到山東濟南附近;1995年斷流延展到河南夾河灘以上,長達683公里;1997年又延展到河南開封以上,長達704公里,佔黃河下游幹流長度的90%以上。據利津水文站實測資料,20年間累計斷流70次,共908天,平均年斷流45天,其中1997年斷流226天。那時一些專家預測,到2000年黃河下游將出現年年斷流現象,到2010年,黃河流域缺水將達40億立方米,到2020年黃河下游將會出現全年乾涸,黃河由此將成為一條內陸河。 黃河流域缺水2030年將達110億立方米。照這樣下去,中國人稱為母親河的黃河終將被人吃盡榨幹。

步黃河之後,去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草原及遼東半島的我國七大江河之一–遼河斷流,造成遼河斷流及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是遼河中上游截流工程過多。1949年以來,人們相繼在遼河幹、支流建成了 81 座大、中型水庫,其中僅中上游的通遼市就有大、中、小型水庫 105 座。人們在肆虐的使用著水的同時還在污染著水質。據最近發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七大水系污染程度排序中,遼河居第二位。

去年,三峽水庫蓄水。12 月 9 日,長江九江站水位降至黃海高程 7.26 米,比前年同天水位低 2.01 米。長江水位在 12 月份就降至如此水平是歷史上少見的。三峽水庫勢必近一步長江流域的生態惡化。目前長江已被污染,水質逐年下將。中國幾大水系的現狀已經預示了長江的命運。水壩在扼殺著河流的生命。

人用水,天經地義。問題是怎樣對待水、怎樣使用水。今天的人們對水的態度是個“霸”字。而無善念。在這幾萬個水壩中活脫出人的貪婪、掠奪和凌架於自然之上之心。“壩”實為“坝”也。

一位中國科學家說:“大自然經過千百年的磨合,已形成一個平衡的系統。修建水利工程,必然擾動這個平衡。”可悲的是,人們被私慾蒙住了心竅,肆無忌憚的想干預大自然的安排,大自然的格局。但是在自然面前,人從來就沒說了算過。因為,人也是自然造就的。

“歷史上,許多燦爛的文明都是依河而興。反之,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統發生危機,以河流為依托的其它生態系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如果一條河流斷流、長年乾涸直至生命走向終結,必將導致流域生命系統的衰亡。黑河下游居延海的嚴重沙漠化,塔裡木河流域羅布泊、樓蘭古城的歷史悲劇,無定河邊統萬城的悄然消失等等。正反實例,俯首可拾,觸目驚心。河興則萬事興,河亡則萬物亡。”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