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莫把克裏當“軟柿子

標籤:

【大紀元3月22日訊】(亞洲時報記者Yoel Sano3月22日報導)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議員約翰· 克裏看來是現任總統布希的有力挑戰者。儘管未來8個月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不過就目前來看,克裏似乎略勝一籌。有鑒於此,北韓正在評估假如克裏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勝利,它與美國的關係會如何演變,甚至期望雙方關係出現改善,這一點在北韓官方媒體的報道中暴露無遺。

但如果平壤的領導人將雙方關係改善的期望寄託在克裏獲勝上,那他們無疑是大錯特錯了-倘若克裏當選總統,也許北韓可以贏得更多時間擴充其核武庫,但雙方關係不大可能出現重大改善。事實上,克裏可能是位強硬派總統,在保守派的強大壓力下他不可能向北韓做出任何讓步。而且,過去的記錄表明,儘管克裏的一些聲明似乎比較溫和,在北韓問題上對布希總統提出過一些批評,但他的其他聲明與布希的大同小異-有些甚至更強硬。

北韓官方媒體,如朝中社和平壤電臺幾乎從不報道美國內政,但最近卻頻頻報道克裏本人及其對布希誇大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批評。克裏對他所稱的布希對北韓強硬無效的政策的批評也出現在平壤的新聞節目中。鑒於平壤傳統上幾乎從不對美國的內政發表評論,許多北韓問題專家認為,該國媒體最近對克裏的持續報道絕非偶然,意義非同尋常。

渲染克裏對布希的批評

朝中社2月23日在第二輪六方會談舉行前夕的一篇題為《美國在六方會談中必須以誠相待》的評論中說:

“各國、各地區、各國際組織及媒體的公眾人物都期望六方會談取得成功,和平解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核問題以及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敦促布希政府帶著誠意參與2月25日第二輪六方會談的聲音日益高漲。美國一位民主黨參議員(克裏)1月28日批評布希政府拖延與平壤的對話。這位參議員還補充說,(美國)秉持誠意參與談判的時候到了;如果布希總統不指示他的官員以誠意對待談判和授予他們更大的談判靈活性,美國就無法達到目標。正在尋求總統候選人資格的民主黨參議員克裏尖銳批評了布希,他說美國拒絕與北韓直接對話是有欠妥當的做法。”

美國保守派把北韓媒體的相關報道作為平壤喜歡克裏的證據,而在他們看來,一位受“流氓國家”、“邪惡軸心”國青睞的總統候選人不配當美國總統。

從上述報道可以看出,北韓似乎更希望克裏當選總統,而不希望布希再次當選。北韓很可能希望,克裏當選後雙方關係能夠恢復到克林頓執政最後18個月時的狀態-雖然稱不上理想,但不至於像現在這麼危險。克林頓當政後期,美國與北韓的關係大大改善。在2000年11月,他差點以總統身份對北韓進行歷史性的破冰之旅,但在最後一刻打消了這種念頭,因為顯然他對訪問能否取得具體成果缺乏信心,擔心會成為媒體的笑柄。

克林頓時期雙邊關係一度改善

不過,克林頓2000年10月在白宮接見了金正日的特使、平壤第二號實權派人物、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趙明錄。他至今仍是訪問過華盛頓的最高級別的北韓官員。兩個曾差點兵戎相見的人在白宮的會晤本身就意義重大:1994年克林頓一度考慮對北韓的核設施進行空襲,而當時任空軍副元帥的趙明錄據說隨時準備命令“神風特工隊”對北韓附近水域的美國海軍艦船進行自殺襲擊。

作為對趙明錄訪問的回訪,美國當時的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兩周後到平壤訪問,受到金正日的接見,成為到訪北韓的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前總統卡特1994年北韓核危機期間曾訪問過平壤,並與當時的“偉大領袖”金日成進行過會談。但當時卡特已經卸任13年,而且訪問是以私人身份進行的。

比較而言,布希任總統期間,雙邊關係從一開始就陷入僵局。在9· 11事件後,布希更是將北韓與伊拉克和伊朗列為“邪惡軸心”三劍客,隨後不久,美國官員向媒體泄漏說,北韓還是五角大樓在特定情況下進行核打擊的7個國家之一。而且,布希還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伍德沃德說,他個人“憎惡”金正日。鑒於凡此種種,平壤當然希望布希從白宮卷鋪蓋走人。

克裏不一定比布希“仁慈”

如果平壤期望克裏當選後雙方關係就能大幅改善,那未免有些過於樂觀。克裏在北韓問題上的確曾發表過一些比較溫和的聲明,但實際情況往往比單純的聲明複雜得多。

克裏3月6日《對紐約時報》說,他支援與北韓進行直接雙邊會談-北韓長期堅持而又為布希所拒絕的要求。克裏還批評布希廢除1972年美蘇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和開發更多的鑽地核炸彈是在向平壤發送“混亂不清和錯誤的資訊”。

保守派批評克裏有關與北韓進行直接會談-而不是六方會談的主張顯得過於友好。布希政府則不斷重申絕不會獎勵北韓的“惡行”。北韓尋求與美國直接對話,是因為它想通過與超級大國的談判提高自己的身價;美國主張多邊對話,是因為華盛頓想讓世人知道,它照顧到了重要盟友南韓與日本以及該地區大國中國與俄羅斯的意見。

然而,假如克裏當選並與北韓進行直接對話,平壤也許很快就會發現,六方會談比一對一的會談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活動餘地和時間。這是因為,多了4個國家參與,會談將更複雜,況且中國和俄羅斯歷史上曾是北韓的盟友。在六方會談中,所有各方的意見都要被考慮到。如果舉行直接的雙邊會談,這種複雜性將不復存在,美國可以對北韓施加更大的壓力。

克裏的北韓政策

去年8月6日早在克裏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前,他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全面闡述了他對北韓的政策。總體而言,他的政策聲明與布希的並無實質性區別。

克裏主張談判,但這也是布希總統的現行政策。至於目標,克裏在文章中寫道:“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可核查的方式廢除北韓的核專案…防止北韓從我們手中得到了好處卻不遵守協定。”這一點也正是布希的要求。

至於平壤向美國要求的安全保證,克裏顯得稍微寬容一些。他說:“美國不增強在朝鮮半島的進攻能力,而平壤則以可核查的方式凍結核專案:我認為,這是一條可讓我們向前邁進的途徑。”然而他又補充說:“但我們必須講清楚,如果平壤違反凍結協定,我們保留使用一切手段,包括軍事手段(予以制止)的權利。”

有關“軍事手段”的部分肯定使平壤擔心。由於北韓擔心美國會像入侵伊拉克那樣對付它,因此一直要求與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克裏在他的文章中並沒有明確提到此類條約。

在毒品走私和人權問題上克裏會更強硬

如果克裏當選的話,他還會提出其他令平壤惱火的議題:

“我們必須準備談判一項綜合協定,解決令美國及其盟友關注的所有問題:北韓的核武器、化學武器、常規軍部署、毒品走私和人權問題-當然還有北韓關注的安全和發展議題。”最後兩個議題-安全和經濟發展當然是北韓所樂意見到的,但克裏提出的其他議題甚至連布希都沒有提出。如果克裏將毒品走私和人權問題提上談判議程,雙方會談可能很快就會陷入僵局,因為據說北韓從毒品走私中獲利頗豐,而且在集中營和勞改營中關押著多達20萬本國公民。

克裏在文章結尾指出,進行綜合談判將加強華盛頓的地位,因為和平努力一旦失敗,美國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將會更多。克裏在文章中兩次提到金正日時都稱其為“暴君”。平壤聽到後肯定覺得刺耳。如果平壤注意到克裏的聲明和文章,就不會愚蠢地認為克裏當選總統,它的日子就會好過起來。然而現在看來,平壤仍決定在今年的六方會談中不向美國讓步,等著看誰將入主白宮。

從各種跡象來看,北韓早已決定將核武器作為最可靠的防禦手段,將與美國進行的談判作為爭取時間擴充核武庫的手段。而且,北韓似乎認為“2004無戰事”,因為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布希若不希望自己的支援率下跌就不會在朝鮮半島發動一場代價高昂的戰爭。

平壤與華盛頓有秘密渠道?

然而,從平壤的角度來看,北韓在保留其核武器“以防萬一”的同時,繼續向美國尋求安全保證和發展外交關係,二者之間並行不悖。平壤似乎認為克裏當選有助於它實現這一目標,特別是如果克裏的外交班子包括許多克林頓時代熟悉北韓事務的官員的話。

雖然克裏的副總統競選夥伴尚未選定,但有一人一直在名單上,那就是北韓官員非常熟悉的現任新墨西哥州州長比爾· 理查德森。自1994年12月以來,他與平壤談判的經驗非常豐富,當時他通過談判使北韓釋放了一名美國直升機駕駛員。1997-98年他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期間以及和1998-2001年擔任能源部長期間與北韓官員也有廣泛接觸。在能源部長任內,他負責根據1994年的《框架協定》監督有關條款的實施。

在北韓決定重啟其核反應爐之後,當前一輪核危機在2003年1月展開。當時北韓官員前往新墨西哥州與理查德森接觸,請他在平壤與華盛頓之間穿針引線。假如理查德森成為副總統的話,平壤也許會把他當作一個友好,或者至少熟悉的傳聲筒。

準確地說,正是克裏的溫和派背景使他一旦成為總統很難向平壤妥協。民主黨人長期以來被指責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過於軟弱,共和黨人會施加強大壓力要他不要向平壤讓步。布希周圍的新保守派由於擔心受總統冷落在提批評時往往有所保留。但一旦他們成為反對派,其批評調門會更理直氣壯。

政治現實也使克裏得對北韓實行強硬政策。政治家當選後很少兌現競選時所作的承諾,因為他們瞭解問題的複雜性和各派力量相互制衡。克林頓在第二個任期裏對北韓的政策開始軟化,而在1993年他訪問南北韓之間的非軍事區時警告說:“北韓發展核武器的企圖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如果它使用這些武器,它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更甚者,1994年克林頓以相當嚴肅的態度考慮對北韓進行空襲,而這無疑會導致戰爭。

民主黨在防務和安全問題上不“軟”

北韓還必須明白,所謂民主黨總統在安全問題上比共和黨總統軟弱一說有違歷史事實。民主黨總統威爾遜領導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佛蘭克林· 羅斯福總統領導美國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繼任者杜魯門授權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下令美軍參與朝鮮戰爭的也是杜魯門;另一位民主黨總統甘乃迪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冒著核戰爭的風險最終迫使蘇聯撤出了安裝在古巴的彈道導彈;將越南戰爭升級的也是民主黨總統、甘乃迪的繼任者約翰遜;吉米· 卡特通常被認為是位軟弱的總統,他早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前就下令支援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力量推翻喀布爾的共產主義政權。

平壤也許最終明白了這些歷史事實。朝中社最近聲明說:“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都應改弦更張,放棄敵對平壤的政策,願意與它和平共處。”因此,關鍵在於換政策而不在於換總統。

說來有些矛盾,如果布希競選連任成功,他將處於一種更有利的位置,從而能夠與北韓達成某種協定。這是因為:一方面,他用不著再擔心總統選舉和國會批評了;另一方面,共和黨人更有可能支援共和黨總統而不是民主黨總統簽署的協定。對平壤來說,強硬派總統至少會列出條款和條件,知道如何與之打交道,而溫和可能會被誤以為軟弱,甚至是某種欺騙。

尼克松曾經被認為是最強硬的反共政治家之一,但正因為如此,也許當時只有他才有可能到中國會晤毛澤東而不會被保守派批評為向共產政權屈膝投降。1972年毛澤東會晤尼克松時說他自己比較喜歡美國的右派。同樣地,也許只有布希才能訪問平壤,也許金正日應該喜歡布希才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高級官員:六方會談成敗在於北韓是否棄核
中俄韓可能有條件向北韓提供石油
美國表示平壤先毀核武再談判
六國會談即將重開  北韓濃縮鈾計劃為重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