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指記者廣東遭報復 影射南都案程益中?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亞洲時報馮良4月19日報導﹐被視為開明派的《新京報》近日發表了一篇頗耐人尋味的文章,該文不但直指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調查節目《焦點訪談》“只打蒼蠅不打老虎”,還指出央視有記者在廣州險些被批評對象報復,讓外界聯想到被指遭報復的原《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原北京《新京報》總編輯程益中。

《新京報》4月14日報道,不少記者“採訪受阻日益常見”,還引述央視新聞評論部主任、《焦點訪談》的總製片人梁建增說“一些政府部門對記者設置的採訪阻礙越來越多。”

可圈可點的是,《焦點訪談》欄目負責人說,今年3月18日,兩名記者到河北某縣採訪,汽車夜間突然被砸;2000年,《焦點訪談》欄目記者再軍在廣州還險些被兩年前的批評對象報復。

中國一直有傳媒工作者認為,《南方都市報》的前副總編、北京原《新京報》總編輯程益中近日以貪污罪被拘捕,和《南方都市報》一些觸犯了廣東政府的報道有關。

《南方都市報》於去年3月,披露武漢大學畢業生孫志剛,在廣州的收容站被毆打致死一案,引起社會極大迴響,導致收容遣送制度廢除,已開罪全國公檢法系統;又率先在未獲廣東省委批准下報導SARS,外間一直流傳這連串事件引起廣東省委不滿。

又有人認為,程益中的被捕,也可能和去年11月問世的《新京報》有關。《新京報》由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聯合創辦,此舉開創了中國跨地域辦報的先河,開創了中央級媒體與地方媒體聯合創立新報紙的先例,被視為一份開明派的刊物。

中國官方指程益中涉私分公款58萬元人民幣,但一直有法律學者指出,這筆所謂“公款”,其實是公開和合法的報社分紅。

巧合的是, “焦點訪談”近日慶祝創辦十週年,負責意識形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特別前往央視祝賀時,表示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李長春在十六大之前,正好是廣東省委書記。

李長春4月16日特別來到中央電視臺,看望“焦點訪談”欄目組全體同志,對“焦點訪談”創辦十週年表示祝賀。

雖然李長春口口聲聲表示要加強輿論監督,但《新京報》4月14日引述梁建增指出,在1998年,該欄目的輿論監督內容一度佔到47%。但這一比例在近幾年不斷下降,到2002年時僅為17%。

該報又援引一位在央視國際網站的網友表示:《焦點訪談》“由幾年前的每日必看、到後來的可看可不看、到如今遇到焦點訪談就換臺。”

《新京報》報道,欄目主持人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敬一丹認為,觀眾的這種失望是對欄目的失望,更是對輿論監督的渴望。此前,她曾在今年的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坦言,《焦點訪談》近段時期在輿論監督上創下“三低”,“內容、收視率、觀眾期望值均歷史最低。”

事實上,10年以來,各地方電視臺出現了像河南的《中原焦點》、廣東臺的《社會縱橫》等60來個輿論監督的電視節目,同時報紙也都紛紛推出大幅輿論監督報道。

不過,不少群眾的不滿,主要還是源自《焦點訪談》批評的官員的“級別太低”,讓人有“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的印象。央視國際網站的《焦點訪談》與網友對話時,幾位網友普遍認為《焦點訪談》的“自選動作”太小,批評的官員級別太低,沒有原來那麼“犀利”了。

“真正釘子你們拔得不多,大多是鄉鎮以下的。” 《新京報》轉述部分網友希望《焦點訪談》以後能集中報道中國社會結構性問題,如“政治改革”、個別“野蠻政府行為”、“社會民主的發展”等。

值得關注的是,新華網特別轉載了有關報道,並引來大批讀者在新華網論壇上留言批評當局的輿論監督在倒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正日秘訪北京 國際媒體全員出動分頭站崗
王志文出演港片 《愛作戰》用槍戰包裝愛情
喬榛與癌症抗爭20年 許多角色抱病完成配音
李亞鵬病中曝出新戀情 《聖殿》女主角是新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