洶湧于俄羅斯大地的種族仇恨暗潮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樺、魏德編譯報導) 在嚴重的貧困中,新納粹“皮頭黨”(neo-Nazi skinhead gangs)出現在前蘇聯的土地上並不斷壯大,他們因為種族緣故甚至殺害年幼的孩子。英國周日先鋒報(Sunday Herald)4月18日報導說﹐年僅9歲的赫什達-蘇坦諾娃(Hurshida Sultanova)便喪生在俄羅斯的“皮頭黨”手中。

當時,蘇坦諾娃同父親及11歲的表兄走在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街頭。他們本是前蘇聯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國人,他們的深膚色吸引來十多個用圍巾蒙着面的“皮頭黨”。先是種族謾罵,接着用鏈條抽打,後來他們拿出刀子沖向蘇坦諾娃。她被捅了11刀,死在父親面前,她年幼的鮮血浸透二月的北國積雪。

今年3月,21歲的敘利亞學生阿布德-埃卡德(Abd Al Kader)與他的兩個同學在聖彼得堡最中心的地鐵站被嚴重毆打。他隨後被推到有迎面駛來列車的鐵道上。

在莫斯科,27歲的阿富汗小販阿布杜爾-瓦斯(Abdul Wasi)被“皮頭黨”在離家幾米遠的地方用瓶子、棍子打傷,昏迷一周後死于腦出血。他身後留下一個俄羅斯妻子和一個年僅三歲的女兒。

周日先鋒報報導說﹐俄羅斯當局想讓人覺得此類事件極為罕見,但事實併非如此。俄羅斯,這個曾幫助打擊法西斯及希特勒的民族,正逐漸變成一個仇外的熔爐。前蘇聯解體後的極度貧困和自卑以及俄羅斯與車臣的血腥衝突滋養了這種仇恨情緒。

這個月用俄羅斯的標準來講相對平靜。莫斯科的一個中國學生被兩人用壘球棒打昏,手錶和手機被搶走。

之後發生了伏爾加格勒(Volgograd)市場暴動(伏爾加格勒以前叫斯大林格勒,是希特勒遇到對手的地方)。至少有60個蒙面的年輕人,手持金屬棍棒及鏈條,衝擊市區中心的服裝市場。這裡做生意的多是來自高加索及中亞地區的非白人。暴動份子哄砸攤位、毆打生意人,狂暴泄憤約有一個小時。有一個生意人被打死,20多人受傷。

在前蘇聯時代,政府將共產主義國家作為多民族和睦相處的光輝榜樣。俄羅斯民族與其他一百多個民族和平共處。如果這種和睦曾經存在過,現在也已經煙消雲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仇外和極端的民族主義。人們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殘酷現實尋找泄憤的替罪羊。

周日先鋒報報導說﹐今年3月,聖彼得堡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了一幅嚴峻的畫面。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俄羅斯年輕人稱自己為民族主義者,10%年齡在16至19歲的少年表示如果有人給錢,他們會去參加種族仇殺。

Expertisa基金會的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俄羅斯人希望限制外國人進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60%反對高加索人,51%反對中國人,47%反對中亞人,28%反對非洲人及猶太人。

伏倫那茲(Voronezh)是莫斯科以南500公里處的一個大學城。過去五年內發生了七起凶殺、超過70次攻擊事件與種族仇恨有關。受害者阿瑪羅-安多尼-利默(Amaro Antonio Limo)是24歲的醫科學生,來自幾內亞。三個年輕人,其中兩個是“皮頭黨”,在他所住宿舍外幾米處,跳向他將他捅死。

後來在法庭上,他們稱自己當時很無聊。其中一個人說:“我們覺得無聊就到和平街去逛,因為那裡有許多外國旅館。我們殺了個黑人。我們當時並不在意他來自那個國家。”

周日先鋒報報導說﹐警方起初否認這是起種族仇殺,說受害者可能因為拉皮條沒付錢而與對方發生爭執,並暗示也可能與買賣毒品有關。但未發現任何相關證據,死者身上也沒有麻醉品。朋友們說利默是個平和、謙遜、溫文爾雅的人。

也是在二月,一群布亞特(Buryat)女孩被一群“皮頭黨”用鐵棍、鐵頭皮靴猛擊。布亞特人其實屬俄羅斯人﹐只是長得象中亞人而已。受害者是一隊來訪問的女射箭運動員﹐她們在奧瑞爾(Orel)鎮被10多個“皮頭黨”攻擊。這些人喊着“俄羅斯是俄羅斯人的”以及“沖啊!俄羅斯人!”殺向這群女孩。僥倖的是無人喪命﹐但很多人身負重傷。最好的射箭手之一達瑞瑪-尼美娃(Darima Nimaeva)骨頭被打斷,視力受損。

蘇坦諾娃的死表明,即便年幼也難逃極端的種族仇恨。去年9月,在聖彼得堡火車站發生了又一起殘忍的對塔吉克人(Tajiks)的攻擊。十到十二個“皮頭黨”,戴着銅手套,拿着金屬棍棒,沖向一群後來被稱為“塔吉克吉普賽人”的婦女兒童中。五歲的尼路發-桑格璧娃(Nilufar Sangbaeva)當時被打死,另一名六歲的女孩事後死于重傷。一名攻擊者稱他們的目的是“清理我們土地上的吉普賽人”。

周日先鋒報報導說﹐當局試圖將這類犯罪歸為“小流氓犯罪”(hooliganism)或“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實際上,自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現了嚴重的“皮頭黨”問題。現在人數為5萬,相對于1億4千4百萬的人口來說不算大,但他們的基點是暴力和仇恨。

“皮頭黨”起的名字諸如“鮮血與榮譽”(Blood and Honour)、“莫斯科錘子皮頭”(Moscow Hammer Skin)或“88聯合旅”(H是字母表中的第八個,因此HH代表“嗨!希特勒!(Heil! Hitler)”)。據估計,莫斯科有一萬“皮頭黨”,聖彼得堡有大約三萬五千“皮頭黨”。

報導說﹐他們的規章很簡單,不喝伏特加(啤酒是雅利安人的飲料),不吸毒,不觸犯明文法律,了解俄羅斯文化,可堅持15分鐘的械斗。女孩也可加入,主要負責選擇攻擊目標。他們因對外國人的仇恨而團結在一起。

塞格-博利科夫(Sergey Belikov)是警方的“皮頭黨”專家,他告訴媒體:“現在的皮頭黨開始用螺絲刀和小刀,並有越來越多的致死攻擊。以前似乎有不成文的規定不動孩子和老人。現在這條也廢除了。第一批“皮頭黨”(出現在90年代早期)可能只是單純的“小流氓團伙犯罪”,現在這一代是職業殺手。”

報導說﹐也許潛在的種族仇恨的最明顯的標誌是首都的警察經常粗暴地叫停深膚色的人查證件,而且此舉因不斷發生的車臣恐怖活動而日益合理化。

周日先鋒報最後說﹐不能否認車臣問題與日益升級的種族仇恨有相當的關係。上個月在歌基公園(Gorky Park )舉行的紀念莫斯科因恐怖活動而死亡的39人的示威集會上,與會的青少年呼喊現在對俄羅斯的非白人來講已經非常熟悉的口號﹐“莫斯科是俄羅斯的城市”、“俄國是俄羅斯人的”、“莫斯科是莫斯科人的”。他們舉着的標語傳遞的信息更為明確,“不許外國人註冊,遣返外國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專家警告南加州九月以前將發生大地震
俄羅斯歌壇天后阿拉 過五十五歲生日
俄芭蕾舞伶 被控太胖遭革職 求償敗訴
美國以巴政策大轉彎 各國憂慮衝突加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