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月份價格指數增加3.8% 七年來最高

標籤:

【大紀元5月17日訊】(記者畢儒宗報導)“現在我國並沒有出現通貨膨脹﹐但要注意可能出現通貨膨脹的危險”。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在今年四月份的“全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的說法﹐5月14日得到了印證。中國國家統計局上週五發佈的數據顯示﹐2004年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3.8%﹐大大高於普遍預期的上漲3.2%。這增加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

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有幾項數據令政府部門擔憂。(1)統計局表示﹐4月份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0.2%是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因素。其中﹐糧食價格上漲了33.9%。(2)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月份農村消費價格上漲的速度要快於城市。4月份農村消費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9%﹐而城市的價格增幅則為3.2%。

這兩項數據將使得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苦﹐增加社會動蕩的機會。

中國政府今年初制定的2004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目標為3%。中國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而今年第一季度CPI的增幅則為2.8%。中國2003年4月份CPI的增幅為1%﹐而2003年全年的CPI增幅為1.2%﹐超過了中國官方2003年年初設定的不超過1%的目標。

國家統計局表示﹐4月份CPI上揚3.8%﹐為1997年3月份CPI 增長了4%以來的最大單月增幅。

除了食品類價格上漲外﹐居住類噸格的上漲也推動了物價的上揚。噸中﹐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了4.4%﹐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了4.9%﹐租房價格上漲3.2%。4月份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仍然處於降幅前列。交通工具價格下降了3.5%﹐通信工具價格下降了15.2%。受國家降低藥價要求的影響﹐4月份西藥價格下降了5.3%。此外﹐耐用消費品價格也下降了3.2%。

中國政府自四月底以來採取了一系列的降溫措施﹐希望能將呈泡沫趨勢的中國經濟穩住﹐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中國消費指數從2003年10月開始出現攀升態勢:10月份居民消費指數上升1.8%,11月份上升3%,12月份上升3.2%。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表示﹕“如果按照這個速度增長下去,就有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單靠投資重工業會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和扭曲,必然出現生產能力過剩,經濟出現大起大落,泡沫破裂,就會出現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據稱,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達43%,對我國經濟而言,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根據重慶晚報4月24日的一份報導﹐李德水強調,各地的圈地運動一定謹慎,不能把土地經營作為政府的“第二財政”。該報導描繪出了中國政府圈地運動的嚴重問題。

李德水指出﹐在全國開發區圈地運動整治之前的去年,中國開發區占地面積達到35,400平方公里,這相當於台灣全省(包括所有島嶼)的面積,比我國從古至今城市建設占地面積32,500平方公里還要大。導致4,000萬農民失去土地,這個人口數量在清朝初期也不過如此。李更慎重強調:“圈地運動是非常嚴重和盲目的,長此以往,國家的經濟就危險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耐心等待」升息 改「從容不迫」
歐元區經濟復甦  歐銀可望維持利率不變
英格蘭央行將升息  歐洲央行維持2%利率
葛林斯潘:中國降溫壓低商品價格並遏止通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