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選戰價值 學者抨擊有權謀沒是非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台灣心會等團體昨天聯合舉辦「體檢二○○四總統大選」研討會,與會學者都對這次大選持負面評價,有人直言「二○○四年留下一個不值得學習的選舉文化」,也有人批評這次選舉沒有主軸、是非,只有策略與權謀。

  政大廣告系教授鄭自隆表示,雖然透過負面文宣,可以摘下候選人假面具、還原真相,真實呈現後,其餘就留給選民判斷取捨,但選舉不能只有負面文宣,因為選舉的意義在於擴散政黨或候選人的價值。

  鄭自隆進一步指出,選舉就是要向選民訴求願景,先形成「價值定義」,也就是選戰主軸,其次再將核心價值發展成政見或政策,也就是「價值發展」,最後再利用文宣說服、傳播,也就是「價值傳遞」,但可惜這套理想中的選戰價值擴散過程,在這次選舉過程中沒有看到,可以發現的只是一場沒有主軸、只有策略,沒有是非、只見權謀的選舉。

  政大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高永光表示,今年的總統大選,不過是二○○○年大選的續集,特徵之一是民眾對候選人知之甚詳,因此沒有什麼人格特質可以拿來做正面文宣,反倒是候選人的八卦及家人行為成了負面文宣主要素材。

  高永光說,由於這次大選,藍、綠雙方為了爭取政權,竭盡所能,不免「奧步」盡出,演出一場台灣選舉史上極為典型的負面選舉大戲,可謂「二○○四年留下一個不值得學習的選舉文化」。

競選經費 學者建議強化民間監督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台灣心會、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昨天聯合舉辦「體檢二○○四總統大選」研討會,與會學者在討論「選戰花費與政治獻金」議題時建議,除了政治獻金制度外,還應該強化諸如財務公告格式、定期簽證以及民間社團的監督力量等配套措施,才可能讓政治獻金完全攤在陽光下接受監督。

  政治大學會計系副教授康榮寶指出,目前政治獻金法的重點只放在競選經費的來源,對於競選經費運用情形,並沒有任何限制,他建議未來應在政治獻金法或相關細則中設計政治獻金與選舉花費的標準公告格式,以會計學的財務報表為基礎,透明化政治獻金與選舉花費之間的關係;競選期間規定參選人應定期公告,由會計師簽證財務資訊,並鼓勵獨立社團扮演監督角色,針對每位參選人的政治獻金與選舉花費,定期公告比較分析。

  康榮寶還建議,對於總統選舉等大型選舉,可以考慮類似上市上櫃公司的「獨立董監事」制度,在參選人團隊中要求一定程度的獨立專業人士參與,從旁監督。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東升指出,雖然政治獻金法已經施行,但成效仍待觀察,而且由於規範企業或利益團體影響政策的遊說法還未通過立法,無法約束不當的政策影響行為。

  他表示,南韓有專門監控國會議員從政期間各種作為的民間監督團體,並定期公開資訊,供選民參考,這次南韓國會改選就有將近一百多位國會議員落選,值得台灣借鏡。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謝立功表示,如果要徹底剷除黑金,除了制定政治獻金法,還應配套訂定與修正相關法律,例如貪污治罪條例、遊說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公職人員財產信託法、政府資訊公開法、洗錢防制法等,讓公職人員坦蕩接受檢驗,也讓政府與企業界有公開透明的正常關係。(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