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交家冀朝鑄回顧中美關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3日紐約訊】5月1日 週六下午3時,著名外交家冀朝鑄應邀在華埠勿街 98 號喜運來大酒樓發表華語演講談自己眼中的中美建交始末。

冀朝鑄,山西汾陽縣人。1938年隨父赴美,1948年考入哈佛大學,1950年10月回國,就讀于清華大學化學系。1952年4月赴朝鮮開城參加中國和談代表團工作。1954年4月回國在外交部工作,先後參加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工作和中美建交和談工作。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當過翻譯。六十年代時還擔任過毛澤東的英文老師。1987年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大使。 1991年任聯合國副秘書長,1996年离任回國。

冀朝鑄回憶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冷戰的最高峰時期為了孤立蘇聯而走到了一起的經歷。

當時尼克松需要中國的協助,以結束曠日持久的越南戰爭,同時,他也希望能夠通過緩和中美關系,遏制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擴散并緩解日益嚴重的中美對抗。中國的領導人毛澤東也希望得到美國的正式承認,同時可以借美國的力量平衡中蘇矛盾。

在中美建交的三十年裡﹐冀朝鑄幾乎參加了所有的重大事件。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與周恩來互換了飛機,這是美國總統出訪時唯一的一次破例,尼克松和周恩來在機場的那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作為結束中美敵對關系最具有象征意義的鏡頭而被載入史冊。當時作為翻譯的冀朝鑄就站在周身後,他親自經歷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但第二天,官方《人民日報》上登出的這張歷史照片,周恩來身旁的翻譯卻變成了當時毛澤東身邊的紅人王海容,只是因為冀不滿極左思潮,因此尼克松抵北京的官方照片被做手腳。

這一頁被篡改的歷史,在三十年之後被改了過來,而糾正歷史錯誤者,不是中國人,而是當事人尼克松的女兒茱莉.艾森豪威爾。當年,她曾隨其父訪華,親身見證了歷史,因此,當她三十年後再次應邀訪問中國時,特別給冀朝鑄帶來了一張當時的歷史照片,是美方當年從飛機舷梯上拍下的,記錄了冀在為周恩來和尼克松翻譯的畫面。

在冀朝鑄時隔多年再次回到美國時﹐在機場迎接他的美方外交官就是他在哈佛的同班同學。(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鍾談胡錦濤追究「權爲民所授」說法
紐約13歲少女 被歹徒刀逼進法拉盛公園樹林性侵 市警懸賞1萬元追查嫌犯
凱辛娜走廊公園發生性侵案 民眾要求整治林蔭道
八旬華婦清晨在凱辛娜走廊公園 遭陌生人攻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