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由十講》台灣的校園 需要更多的自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凌莉╱台北報導〕鄭南榕基金會主辦、自由時報協辦的「自由十講」,第四場由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以「台灣的教育和社會自由嗎」為題,從教育的問題談起,探討如何讓學校的空氣使人真正自由,以培養出獨立思考、愛好自由的社會公民。

 為了紀念鄭南榕逝世十五週年,鄭南榕基金會以「自由十講」為系列主題,邀請人文、社會領域專業學者,針對人的自由與解放,以及相對於社會國家的課題,從文學、社會學、歷史、政治視野申論講述,以增進台灣社會的自由視野。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也是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致力於教育改革相關運動。

 他以二次大戰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及英國首相邱吉爾所發表的共同聲明,其中提到有關表達意見、選擇信仰、免於匱乏、免於恐懼的自由等「四大自由」為例,他說,從「四大自由」的實現與否來看,在台灣學校中的國中、小學生,還未能充分享受到「免於恐懼的自由」。

 他說,在課堂上,學生們的身體與心靈並不受到尊重,反而常遭到以各種理由加諸身上的體罰。

 他表示,社會上存在一種「次序情結」,學校更是嚴重,也因此迫使學校透過體罰或者變相體罰來規訓學生。

 顧忠華認為,自由的精神往往體現在制度面上,如果從這點來看台灣的教育是否符合自由社會的精神?「恐怕還是有點距離」。

 他表示,在教育現場裡,傳統教育的情況改善相當有限。因此在今年四月十日教育十週年時,包括澄社、女學會等十多個團體共同發起「友善校園聯盟」,希望讓自由空氣進入校園,建立友善校園。

 他認為,至今仍存在的體罰及其所代表學校管制的形式,與自由社會所提倡的有衝突。而教育如果用行為管制來維持次序,其實就有一種反教育的嫌疑。如此一來,所謂的自由思想的種子,便難以在校園裡埋種下去。

 顧忠華進一步強調,未來是創意競爭的時代,在思想無法解放的情況下,自我設限大,創造力就很難發展。

 針對教育制度來看,他認為,雖然「九年一貫」開始實施,但是沒有把自由真正的精神灌輸到教育裡,多年來提倡的「自由化」,除了對教育市場自由化外,並沒有真正讓學生享受到自由空氣。而台灣的教育離百分之百的自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