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市場規模驚人的兒童消費

【大紀元6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德如報導)隨著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的家庭愈來愈普遍,因此對孩子的需求也日益重視。調查顯示,近年來兒童的消費佔家庭總支出的比例持續增長,城市中有90%的家庭,其兒童消費超過家庭總支出的三分之一。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2001年,中國大陸一家市場諮詢公司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五個城巿12歲以下兒童所做的消費調查發現,受調查兒童平均月消費為897元人民幣,年消費總額達50億元人民幣。2002年北京愛彌兒幼稚教育機構針對200戶家庭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月收入在8000元人民幣左右的北京市工薪家庭中,有80%家庭的孩子每月消費高於成人的日常開支。同年,《深圳商報》與深圳一家市場資訊諮詢公司的調查顯示,深圳兒童平均每年開銷為10,800元,佔家庭日常消費的31%。另外,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4年第一季,企業銷售的童裝達6千8百多萬件,且在未來幾年,童裝市場仍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

報導中說,為追求利潤,多數兒童用品製造商在兒童的服裝、飲食、玩具、娛樂、文具等使出渾身解數,針對兒童推出相關產品,有不少商家利用加菲貓、藍貓、一休和尚等卡通人物的形象,推出一系列兒童消費用品,種類琳琅滿目。但綜觀整個成長快速的兒童消費市場,目前卻存在著價格混亂不一、質量參差不齊,以及價格隨節日哄擡等亂象。

另據外刊報導,CD、CHANNEL、GUCCI等世界一流品牌,近來紛紛推出兒童系列服裝,其銷售對象為收入頗豐的明星父母或高級白領階層,這些童裝價格較同品牌的成人服裝便宜,而實質意義以滿足這些父母的「名牌夢」的成份居多。除了消費品外,「名牌夢」也體現在孩子就讀的學校、學習的才藝或教育程度等方面,由於家長崇尚「名牌」心理,導致兒童在心智未成熟或無意願下被強迫學習各種技能。從童裝銷售的增長、兒童教育市場的不斷擴大等現象發現,許多家長希望透過孩子的打扮、逼迫孩子學習等方式,贏得同事、朋友的誇獎或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許多報導顯示,不少兒童因學業負擔和心理壓力增大產生極端舉動,如爲了躲避彈鋼琴而出現損毀鋼琴等偏差行為。

在歡度「六一兒童節」的同時,建議為人父母者,除思考如何滿足兒童的消費需求之外,應當更加重視其健康的生活態度及培養其良好的道德觀念。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與其滿足追逐名牌、滿足物慾,不如揚棄功利,提升心靈素質,其價值將較物質的獲得更具意義。@(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