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

民俗民風:羌族的傳統工藝

羌族古老傳統的工藝技巧,主要如挑花和刺繡,早在明清時,就已普遍盛行。

  

羌族婦女從小就受到挑花和刺繡工藝的訓練,常在耕種勞動之餘,從事紡線、織麻、挑花、刺繡等系統的技藝操作。羌族婦女的挑花和刺繡,一不打樣,二不劃線,全憑自己的智慧,以及嫻熟的技巧,靈巧的手法,自由動用五色絲線和棉線,信手挑繡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圖案,如色彩絢麗的幾何花紋、栩栩如生的各種花卉和動物等。

  

傳統的羌族挑花和刺繡技藝,其針法大多採用挑花外,還有納花、纖花、鏈子扣和手繡等幾種。挑花多用棉線,圖案精巧細緻,顯得樸素大方,十分明快;挑花的色彩以黑白對比者居多,也有少數是用色線挑的。納花、纖花的圖案清秀艷麗,有些飄帶全色線的參差分條排列,採用納花針法,對比強烈,絢麗奪目,猶如五彩虹霓。鏈子扣則表現了羌族剛健淳樸、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

  

羌族挑花和刺繡工藝,其圖案大多取自民間生產和生活的實踐。花、草、瓜、果、獅、鹿、魚、蟲和飛禽、人物,無所不有。羌族婦女挑繡的圖案景物,不僅精緻秀麗,而且內容多含吉祥如意,充滿了對幸福生活憧憬和渴望。主要的傳統圖案如:「團花似錦」、「魚水和諧」、「蛾蛾戲花」、「鳳穿牡丹」、「瓜瓞綿綿」和「群獅圖」等幾十種,令人愛不釋手。

  

羌族人民穿戴的衣裙、腰帶、圍腰、鞋子和婦女頭帕、袖口、衣襟,甚至襪底上,都有美麗挑繡圖案。他們不僅通過挑花和刺繡,使織物增添了色彩和艷麗;而且還利用密麻的針腳,在織物的易磨損部位,加強了耐磨的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所以,羌族的挑花和刺繡,既具有工藝價值,又有實用意義;既顯示了羌族挑花、刺繡的工藝技能,又反映了它作為羌族文化的一部份,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並豐富生活藝術特點。

  

另外,羌族工匠打造的銅製、鐵製的三腳架,以及簪子、耳環、手鐲、銀牌、戒指等銀首飾;石匠鑿制的石狗、石柱、門坊和碑刻等,也都十分精巧美觀,表現出羌族各類工匠高超的工藝技巧,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勤勞、智慧,並且隨著羌族社會經濟發展,繼續不斷完善和提高的歷史過程。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