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談兩蔣國葬:欺山莫欺水,愛台要愛土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7月20日訊】敏督利颱風給臺灣帶來豪雨,但也帶來重大災難。有些地區災情就如九二一大地震那樣,雖然“災源”一個來自天上,一個來自地下。

有道是,“欺山莫欺水”,說的就是似乎平平無奇的水,往往隱藏了殺機,特別是在它發怒的時候。這點人們必須有所警覺。但是這次敏督利帶來暴雨的災難,顯然同九二一地殼的大變動有關,地殼的鬆動,容易被大水所沖刷,出現土石流,從而造成地震式的災難。世界上的事物,就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臺灣的怪山嶙石,絕美風光,同樣也是容易出現地震與土石流的原因,也可能是遠古的地震與土石流,形成如今的這般模樣。

雖然“成事在天”,我們還要記得“謀事在人”,盡人事而減少災害的發生。這就要保護土地的綠植被,不要亂開發,已經超額開發的,要進行補救,以“綠化”來恢復生態,以“紮根”使土地堅實,來抵擋天地的災害。這不但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所有臺灣民眾的責任。愛臺灣,就是認同這塊土地,愛護這塊土地。不必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最低要求就是不要再去蹧蹋她了。

風雨之後,帶來蔣家願意將兩位蔣總統的遺體在臺灣安葬的消息。還不瞭解其決策過程如何,也不清楚意圖為何,但是這個決定對加強臺灣這個國家與土地的認同,以及因為對認同的歧義而出現的族群裂痕,都應該有正面的作用。但是因為臺灣一些政治人物的泛政治化,我們也要預防在一些人無意或有意的炒作下,使好事變成壞事。

在民主的多元社會裏,沒有完美無缺的領袖,這應該是一個共識。對領袖的功過也完全可以通過學術討論發表不同的意見,因此不必為安葬儀式而帶來新的個人崇拜或鞭屍,也不要以死人來壓活人。對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儘量全面,並且用歷史的觀點來評價,既要看到威權體制的禍害,但也需要多一些包容之心。讓對歷史的回顧來促進眼前的團結,不要加劇歷史的紛爭而擴大現在的裂痕。

至於是否國葬的問題,應以國葬法為本。如果因為對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評價還不一,即使不進行國葬,也需要一個比較隆重的儀式﹕這不但是對認同臺灣這塊土地的鼓勵,也是對他們抗拒中共吞併臺灣的肯定。至於降半旗就不必了,因為沒有聽說過國家元首會死兩次而需降兩次半旗的。對兩蔣的入土為安,又不知北京會耍出甚麼統戰招數﹖

轉載自《新世紀》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林保華:趙紫陽應該參加里根的國葬禮
林保華:寧做民主附庸,不做專制附庸
林保華:雷根在中台關係上的教訓
林保華:520前再訪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