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傅國湧:衡量執政能力的最好標準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7月27日訊】7月16日,《報刊文摘》頭條以《高層聚焦執政能力》為題轉摘了《瞭望東方週刊》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體學習的報導,這次學習的主題就是如何提高執政能力。其實,這個答案,被奉為「第一代核心」的毛澤東早在60年前就有了。1945年9月,毛澤東在回答路透社記者的書面提問時就明確:「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其中,羅斯福的四大自由無疑是檢驗一個執政黨的執政能力的最好標準,這「四項人類基本自由」即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的自由、信仰的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免除恐懼的自由。

衡量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就是要看它為實現「四大自由」付出的努力,和生活在這片國土上的全體住民享有這些自由的程度。近年來,執政黨確實在關注民生、發展經濟等方面做了不少事,說了不少話,在邁向「不虞匱乏的自由」的路上,我們已經起步前行。

在「免除恐懼的自由」方面,與過去相比也有了不少進步,收容遣送制度被廢止、「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對強制拆遷的叫停、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查辦5類利用職權侵犯人權的犯罪案件、蔣彥永醫生終於平安地回到了自己家中……都表明執政黨開始意識到了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泱泱大國,如果生活其中的人民不能免於恐懼,隨時都可能遭遇來自國家機器、公務人員的傷害,最終傷害的不僅是求告無門、走投無路的人民。在這條荊棘叢生的長路上,儘管進步還很有限,比如與憲法、法律相牴觸的勞動教養制度依然沒有廢除,包括警察在內的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的約束,公民面對權力時常常是那麼無助……,只要這一切還是生活的現實,我們就不能說已經最後贏得了「免除恐懼的自由」。

信仰的自由,我們早已寫入憲法,在現實生活中,卻遠不是那麼回事,我們能在「愛國」教會之外以自己的方式崇拜、信仰上帝嗎?長期以來,執政黨對地下教會、法輪功等問題的處理也都有太多值得反省的地方,這些問題畢竟都是屬於信仰範疇,從長遠來看解決不好早晚會傷及整個民族。在吃喝拉撒之外,人類總是要抬頭仰望星空的。

在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以後,社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封閉社會正在解體,儘管真正意義上的「開放社會」尚未到來,但轉型已經開始。正如《人民日報》最近一篇引起廣泛關注的文章《再干一個二十年——論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中所說,「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思想意識呈現多樣、多元、多變的特徵」,人們對信仰、思想自由的追求,對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的自由的追求通過互聯網、通過其他不同的途徑不斷地表現出來,面對這樣一種現實的呼聲,繼續壟斷媒體、管制網絡,無疑都是逆流而行。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的自由幾乎和吃飯一樣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任何以一元化時代的思維阻止言論自由的舉措注定了都將為禍不淺。開放輿論,允許民間創辦媒體也只是朝向這種自由的第一步。

毫無疑問,一個執政黨在其執政期間,只要做到了確保「四項人類基本自由」,其執政能力就是合格的,否則就是不合格的,這比甚麼政績、甚麼GDP數字都更能夠說明問題。好在路在腳下,是人走出來的。從解決人民「不虞匱乏的自由」開始,逐步解決其他三項基本自由,這不僅是提高執政能力的正路,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傅國湧:高考向何處去?
傅國湧 :以母親的名義肩起民族的苦難
【專欄】傅國湧:胡喬木表揚錢鍾書
【專欄】傅國湧:龍應台終於為「六四」說話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