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中國繪畫藝術:清代繪畫藝術(一)

中國清代繪畫,在當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下,呈現出特定的時代風貌。卷軸畫延續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畫風靡,山水畫勃興,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文人畫呈現出崇古和創新兩種趨向。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並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宮廷繪畫在康熙、乾隆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並呈現出迥異前代院體的新風貌。民間繪畫以年畫和版畫的成就最為突出,呈現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繪畫發展的歷史進程,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變遷相聯繫,亦可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

  

早期

清朝早期繪畫為順治至康熙初年。這一時期,文人山水畫興盛,並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追求。承續明末董其昌衣缽的四王畫派,以摹古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視,居畫壇正統地位。活動於江南地區的一批明代遺民畫家,寄情山水,借畫抒懷,藝術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為代表。

  

四王畫派主要指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4人,有時亦加上吳歷、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家」。他們大都奉董其昌的藝術主張為金科玉律,致力於摹古,推崇元四家,強調筆墨技法,追求蘊藉平和的意趣。王原祁被稱為婁東派首領。王翬後世稱其為虞山派首領。四王畫派至清代中期,影響遍及朝野。

  

「四僧」是指石濤、朱耷、石谿、漸江4人。他們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創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采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畫壇也予後世以深遠的影響,對後來的揚州八怪和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影響重大。石谿與石濤並稱「二石」,與程正揆(號青谿道人)並稱「二谿」。漸江與石濤、梅清有黃山派之稱,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合稱海陽四家,形成了新安派。

  

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間,還有一些畫派、畫家各擅其能。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以極似求不似,風格清新淡雅,影響廣泛,被稱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畫結構精微,氣勢雄偉,為清代界畫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畫風,有袁氏畫派之稱。其他地方性流派還有羅牧的江西派、藍孟、藍深的武林派等。另外還有禹之鼎、謝彬、上官周等人,善畫人物、肖像。張穆善畫龍、馬,傅山、普荷、法若真、黃向堅等善畫山水。

  

康、雍、乾年間,是清代社會安定繁榮時期,這一時期,最負盛名的人物畫家有焦秉貞、冷枚、金廷標、丁觀鵬、姚文瀚等。山水畫家有唐岱、徐揚、張宗蒼、方琮等。花鳥畫家有蔣廷錫、鄒一桂等。還有一批供奉內廷的外國畫家,如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人。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