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仁自強:臺灣能短期擁有核武嗎?

【大紀元8月19日訊】最近,數名美國華府著名的戰略學者出書,說如果兩岸軍力失衡而美國提供保護不足,臺灣就有可能製造核武器,而以臺灣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在一、二年之內就能達成目標。此書一出,臺灣國防部立即發表聲明,重申臺灣在核武器問題上堅持「五不」政策,即不擁有、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

曾一度接近擁有核武器

這些洋學者的推斷是否正確,回顧一下臺灣的歷史就知道不是空穴來風。臺灣曾經歷兩次秘密發展核武器。遠在六十年代,蔣介石就下令要發展核武器,於是一些相關的軍事科學研究機構如中山科研院、中正理工學院等就相繼成立。但是,事後被美國發現,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中止。八十年代初,蔣經國又再次秘密發展核武器,用參與者的話來講,臺灣一度接近擁有核武器。到一九八八年,臺灣的核武器已「達到紅線」的程度。這時,潛伏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中山科研院核子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將臺灣的核子機密文件傳給美國,使臺灣的核彈秘密敗露。而美國見張憲義的身份暴露,並且已完成任務,立即命令張憲義帶同家人經第三國轉往美國定居。這就是當年的「張憲義事件」。

事發後,臺灣政府還蒙在鼓裏,當美國特使丁大衛攜帶著列根總統的信件以及衛星相片來到臺灣會晤郝柏村和李登輝時,方知事情曝光。在美方的強硬態度下,李登輝被迫承諾拆除核子設施。據郝柏村的回憶錄,當時丁大衛還向他出示美國的衛星圖片,證明臺灣曾在九鵬基地進行過「小型試爆」。對於此事,現政府官員表示「無從得知」。九鵬基地是設在臺灣最南端山區的武器試驗基地,在那裏常年都在進行各種飛彈、火箭和火炮的測試。因此,臺灣東南面海域不僅常見到中共的間諜船,而且美國、日本、俄羅斯的間諜飛機和船艦也經常在那個海域出沒,許多國家對九鵬基地表示高度關注。筆者有次和朋友駕車前往南部遊玩,無意中見到遠處天際有一條白色的煙柱由地面垂直指向天穹深處,幾位朋友都說,這不是戰鬥機留下的煙柱。

是否再秘密發展核武器

美國學者的書籍問世後,當年參與核武器研發的臺灣科學家異口同聲的表示,以臺灣現有的科技水平,核武器的「技術門檻並不高」,臺灣有能力「在六個月內擁有核武器」。據曾任外交部長的章孝嚴表示,張憲義事件之後,美國對臺灣的監控更加嚴格,不過他從沒代表政府和美國簽定任何有關核武器的協定,只是在以後來往的信件中有時提及臺灣的承諾。

目前,臺灣如果要發展核武器,人才和技術都條件充分,就是原料和一些設備的來源有困難,主要是美國對國際核子市場有嚴密的監控,物件不僅是臺灣,日本、韓國等也受到和臺灣一樣的「同等待遇」,中東一些激進國家更不在話下。用臺灣科學家的話來講,臺灣是「有錢買不到東西」。張憲義事件後,臺灣的軍事科研界「談諜色變」,感到身邊的同事、同學或是鄰居都有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間諜。

臺灣是否就此甘心眼睜睜地面對中共的武嚇。一般的結論是,臺灣在絕不發展核武器的政策中,仍是「明確中帶有含糊」。其次,外界一直普遍認爲,臺灣在技術上是採取邊緣政策,即一切準備就緒,一旦形勢危急,即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猜想」變爲事實。

臺灣的科技令世界刮目

臺灣是否有能力在極短時間內製造出核武器,試看以下幾個最近的例子便知一二。

世界十幾個國家合力建造的「國際太空站」上將進行的最大型科學探測計劃,是企圖在極遙遠的宇宙邊緣尋找反物質,而這探測儀的核心部份,經過美國太空穿梭機帶往太空做長時間的測試之後,臺灣中科院製造的産品擊敗英國和義大利的産品,獲得美國太空總署讚揚和採用。中科院的研發人員表示,這探測儀所運用的科技,和目前正在研發的武器所用的科技相比,「只屬中等程度」。

不久前,臺灣情治部門破獲一宗中共間諜案。案情透露,美國正和臺灣一家高科技公司合作研發一種更精准的「精靈炸彈」,用以在戰爭時,對中共的指揮、通訊和運輸等戰略中心,施行「外科手術」。中共高價收買了這公司的某些人員。當其中一人將這種高科技炸彈的電子零件準備偷帶出境時,在機場被捕,副董事長則在美國同時被捕。這事件說明,中共一直在探知,臺灣將用什麽秘密武器來對付它。

陳水扁就職的那天,臺灣製造的「華衛二號」衛星在美國發射升空。臺灣解釋說,這是用作「測量臺灣的地形變化」,但是中共一直對這顆衛星很緊張,曾多次阻撓美國的火箭公司替臺灣發射這顆衛星。這是因爲中共最先進的間諜衛星是可以看到地面上五公尺大小的物體,而「華衛二號」則可以看到地面小至兩公尺的物體。很快這顆衛星就傳來捷報,拍攝到全球第一張大氣層中的「紅色精靈」的相片,這項成就備受國際科學界矚目,美國和日本的科學界也對臺灣同行表示了祝賀。另外,這顆衛星在中國安徽上空拍攝到「巨大噴流」,推翻了國際科學界以前認爲「巨大噴流」只會出現在海上的論點。這麽精准的衛星,中共看到這消息會有什麽感受?

臺灣被國際上稱爲世界第三科技大國。中共一直公開對臺灣進行武嚇,但臺灣則是無聲勝有聲。

臺灣不是弱者

怎麽看待臺灣的力量,用身任國策顧問的戰略專家黃昭堂的一段話來描述最合適:「核武器是有能力的弱者的最後武器」。雖然臺灣有能力發展核武器,但是臺灣不是弱者,臺灣有能力自衛。如果一旦動用核武器,受傷害的不僅是軍隊,還有無數的百姓,臺灣不會那樣做。

從另一角度看,美國對臺灣發展核武器和長程飛彈的嚴格管制,相對的也自然換來美國協防臺灣的堅定承諾。

《動向》2004年8月號(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