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名築

明、清園林美學思想

從明中葉至清初,中國大江南北的私家園林蓬勃興起,名園輩土,是中國江南園林蔚然成風、碩果纍纍的黃金時代。北方的帝王宮苑除發揮著皇家的物質優勢,又嘬吮著江南私家園林藝術的乳汁,開始興起一個皇家造園的高潮。

「繪畫乃造園之母」。此時期私家園林受到文人畫的直接影響,更重詩話情趣,意境創造,貴於含蓄蘊藉,其審美多傾向於清新高雅的格調。此時期的園林代表作品可推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揚州影園,其審美特點是「接近自然」。園景的主體是自然風光,亭台參差、廊房婉轉作為陪襯,這裡寄托園主人淡漠厭世、超脫凡俗的思想,在物質環境中寓藏著豐富的精神世界,蒼涼廓落、古樸清曠是其美的特徵。

無錫寄暢園主體是自然風光,其妙在「利用地形,巧於結合外因,冶內外於一爐,納千里於咫尺」。借景使景觀達到近水遠山雖非我有而若為我備的境地。從文徽明所著《王氏拙政園記》可以看出拙政園是從「逍遙自得,享閒居之樂」出發,淡泊自然,故信步園內,眼前山林深郁,池水連綿,「滉漾渺彌,望若湖泊」,彷彿置身於縱橫淋漓的山水畫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園冶》著者計成所興造的影園,更是匠心獨運。首先巧於因借,不僅北借蜀崗,還將江南諸山「奔來眼底」;然園內山水能融匯於大自然之中,園內土丘作為遠山的餘脈經營,並引水從山中滲流而出,混假於真,真假難分,可稱山水規劃之「珍品」。

這種曠達與超逸的園林審美觀從明中葉一直延續到清初,至乾隆時,園林美學思想起了巨人的變化。由於清初大興文字獄的結果,文人按照官方的文化標準多醉心於八股制藝,結果明代富有浪漫氣息的文藝思想被窒息了,園林藝術創作形成了形式嚴謹、技術性強的一套程式。特別是在皇家園林藝術創作中,更表現了一種統一的風格,一種共有的審美傾向,如:大內御苑、離宮御苑、行宮御苑等。江南私家園林藝術也有著共同的藝術傾向:講究形式美、技術巧,由順應自然而發展為美化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追求外在的物質創造。其代表作為揚州園林,集中體現在瘦西湖,可稱得上私家園林的總匯。

乾隆時期,是中國清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最後繁榮時期,號稱「乾隆盛世」,此段時期集中興建的一大批優秀的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成為中國園林發展史上並駕齊驅的高峰。它們全面體現了傳統園林的美學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審美心理的結晶,在從古至今的世界園林舞台上,是令觀眾傾倒的最精彩的角色之一,故研究乾隆盛世園林美學思想的意義,恐怕不會是狹隘的。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