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奧運虧損大 金牌成本各不同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途綜合報道/在108年後重新掙得奧運主辦權的雅典,剛還沉浸在開幕式的輝煌中,現在卻已在爲2004奧運造成的鉅額財政赤字犯愁,媒體報道雅典奧運的花費已經逼近一百億歐元,比當初規劃高出一倍。由於奧運花費不斷增加,希臘政府不得不在本周二,8月24日再次調整財政預算,但已無法挽回希臘已成爲歐盟赤字最大國家的現實。這是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20年以來,主辦國首次跌入虧損陷阱的國家。

*奧運虧損將影響希臘數十年

希臘會計總署周一公佈,今年上半年,希臘政府的公共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10%,達到1.96億歐元(約2.4億美元),整整高出希臘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一倍。


據中國經濟觀察報報導,雅典奧運會開幕前夕,希臘經濟部長阿洛戈斯庫菲斯透露,本屆奧運會的實際支出已逼近72億美元,遠超56億美元的初期預算。

保安費用飆升是雅典奧運會大幅超支的頭號殺手。本屆奧運會的安保費用從不足8億美元猛增至15億美元,而此前兩屆奧運會的這項開支則分別只有9600萬美元和1.2億美元。

旅遊減少也是虧損原因之一。希臘和所有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一樣,希望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到雅典。希臘旅遊産業占國內生産總值的18%,雇員超過勞動力的15%。而今年奧運會主辦國反而旅遊人數減少,估計是安全問題嚇跑了不少本來打算前往觀看奧運會的遊客。雅典及其周邊海岸的賓館業者投入了5億多歐元,進行裝修和擴建。但除了奧運會舉行期間的17天外,今年的入住率下跌了10%到15%。

由於希臘政府完全使用公共投資預算爲雅典奧運會融資,加之新增開支大多來自歐盟貸款,使得希臘的財政赤字突增至400余億美元,占到GDP的4%左右,這一數位已超過歐盟3%的警戒線。

羊城晚報文章說,有專家預測,雅典奧運共87億美元的額外花銷,會讓1000多萬人口的希臘背上沈重的財務負擔,不僅短期內舉辦奧運的成本難以收回,而且它所造成的惡果還將影響希臘數十年。

*「後奧運萎縮」現象

據明報報導,研究現代奧運的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教授盧卡斯指出,辦奧運的兩個趨勢——導致國家財政赤字,只有獲選參與建設的商家賺大錢。事實上,希臘為奧運大興土木,確令不少建築商賺大錢,但有專家指出,希臘建築業收入將隨奧運結束而大幅減少,加上奧運基建巨額投資勢令國家財赤和負債增加,恐怕會使希臘經濟出現所謂的「後奧運萎縮」現象。

建築業是希臘最大的工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約20%,而希臘建築業已開始出現裁員現象。希臘最大水泥供應商「海洛克雷斯」(Herakles)執行董事科科斯也不諱言,預期希臘建築業生意在奧運後會減少5至7%,在2008年前水泥銷量難以回復到籌備奧運期間水平。但科科斯說,前景未必如想像中黯淡。海洛克雷斯為奧運基建提供100萬噸水泥,佔全國水泥產量的十一分之一,生意金額高達6.58億港元。

羊城晚報時評家江夏認爲,此次雅典奧運背上沈重的債務給人一個警示:儘管「奧運經濟」能夠帶來城市環境的改善、帶動就業、帶動産業結構調整等好處, 但「奧運經濟」運作不好,帶來的惡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從近五屆奧運會情況看,各國在奧運會後都存在經濟增速突然遞減的現象。

* 雅典成爲北京前車之鑒

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在近期接受保加利亞一家媒體採訪時,對希臘政府提出嚴厲批評。他直言,雅典奧運會在籌備方面揮霍無度,造成預算嚴重超支,這一責任應由希臘自行承擔。

中國經濟觀察報報導,北京2008年奧運會吸取了雅典的前車之鑒,正著力「瘦身」。 7月30日,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暫停施工,牽出了更大範圍的場館建設調整序幕。其主要內容包括,挖掘存量,盡可能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調整新建場館標準,在滿足賽事需要的前提下重新調整專案規劃,降低工程造價;新建、改建場館充分考慮賽後利用。「水立方」的設計方案也正在調整,不排除拆除重建的可能;五棵松籃球館的原方案已經得到修改。

北京籌辦奧運會的提法已從過去的「最成功的奧運會」,悄然轉變爲「節儉辦奧運」。

*金牌成本受關注

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富榮透露,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獎金,其中金牌得主已由過去的8萬提高到今年的15萬。據大陸媒體估算,如果今年中國運動員能在奧運會上奪取一枚金牌,其各類獎金總額應超出100萬。按照以往慣例是國家獎完省市獎;省市獎完企業獎;票子獎完獎房子。中國已將各省市奧運金牌的數目作爲考核地方官員政績內容之一。

大參考8月20日林思雲署名文章稱,奧運金牌已經變成汲取國家金錢財富的陷阱,金牌引誘使大衆體育轉移到了競技體育。

中國國家體操隊教練錢奎披露,從2001到2003年,國家體操隊每年的費用爲2000萬元,這只是體操隊的訓練費用,並不包括運動場館的建設費用。國家體操隊備戰奧運4年,訓練費用就要花去8000萬元。如果體操隊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萬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萬元。

體育總局科研所的研究員李力研透露的數據: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每年10億元;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漲到每年30億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體育總局事業費又漲到每年50億元。按這個資料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4年,中國就要花費200億元。如果這次中國隊獲得30枚金牌,那麽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

這還是最簡單地計算奧運金牌的訓練成本,如果把運動員早期培養的費用計算在內,實際上一枚金牌所花費的費用遠遠高於這個數字。中國主要是以「少年體校」的方式來培養運動員的,培養一個運動員大約需要花費七、八年的時間,所有的費用都由國家負擔。現在中國各地少年體校的在校生約有20萬人,如果每人每年花費的培訓費用爲2萬元的話,那麽20萬人一年就要花費40億元。

*體育被賦予特殊的意義

去年中國「神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太辦主任謝名苞說:「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已經開展10多年,使用資金約爲180億元人民幣。」爲失學兒童修建一所希望小學的費用約爲20萬元左右,奪取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學。如果按每所小學100人計算,建造3500所希望小學,就能挽救35萬兒童避免成爲文盲。

文章說,我們的體育已經忘記了增強大衆體質的本來宗旨,變成一部爭奪奧運金牌的機器。1980年代燃起的體育強國夢,正把中國體育引入一條畸形發展的歧途,在不知不覺中,中國正在陷入一個奧運金牌的陷阱。

好在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對奢華的北京奧運工程做重大的修改, 「節儉辦奧運」悄悄成爲北京奧運的主旋律,大概中國政府領導人察覺到中國的國力已越來越承受不起傾盡資源發展「金牌體育」的重荷。有人甚至提出在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取消國家體育總局等龐大體育機構,學習西方國家的辦體育方法,國家只負責大衆體育,把競技體育交給民間去辦。

目前,作爲世界頭號體育賽事的奧運會如今已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體育賽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京的輿論認爲,誰得的獎牌多,誰在國際重大體育賽事中的名次如何,已被視作一國實力的象徵。當今世界,“經濟大國”必是“體育強國”,體育在這裏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奧運背後的利益誘惑不僅是國家、城市,也是個人的。希臘選手獲得奧運獎牌可在國家安全部隊獲得保障職務,甚至獲得經營加油站跟投注站的執照等。據 BBC做的調查顯示,六個受訪者中只有一人相信奧運各項比賽象徵奧運精神,如寬容、平等、公平競賽與和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俄缺席和平峰會 賀錦麗宣布援烏15億美元
貴州高官稱低收入人口已動態清零 引嘲諷
餃子裡有針頭 浙江5歲童吃水餃狂哭不止 引熱議
黑龍江轎車與貨車相撞釀5死 傳死者多是學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