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政府意欲拯救最大民營企業

【大紀元8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報導) 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著手制定援救國內一家陷入財政危機的民營企業集團的計劃,插手這家據稱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的改組事宜。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首次對民營企業施以援手,凸顯了政府對於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的擔憂。

*一百五十億巨款為德隆輸血*

《華爾街日報》星期三引述中國中央銀行一位官員的話說,國有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將負責監督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的重組工作。另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的中央銀行準備動用大約一百五十億人民幣的巨額貸款向德隆集團注血,以挽救德隆公司瀕臨破產的命運。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大舉干預中國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此舉引起中國國內和海外輿論的高度關注。

*德隆發跡:令人不解之迷*

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號稱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這家企業由唐氏四兄弟於1986年在新疆創立。唐氏集團最初由小本經營照片沖洗的業務起家。在短短幾年內,這家公司發展成包括採礦、紡織、食品、旅遊以及汽車和機器製造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並擁有國內外一百多家企業的股份。曾經擔任國內一家民營企業董事長、現在旅居美國的華人學者方覺說,地處偏遠的新疆的德隆能夠發跡一直是一個令人不解的迷。

方覺說:“對於德隆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迅速膨脹,許多國內經濟學家和私有企業家都持懷疑或猜疑的態度。我們都不清楚它膨脹的真實原因,也不知道導致它迅速膨脹的資金來源是合法的,還是有一些違規行為。”

*央行作法很不正常*

今年年初以來,德隆出現經營困難,股票大幅度下跌,再加上政府開始實行信貸緊縮政策,導致德隆陷入財務方面的困境。據報導,目前德隆集團董事長唐萬新在北京受到軟禁,具體原因不詳。旅居美國的華人學者方覺認為,央行採取不透明措施,動用巨額國有資金拯救私人企業,這種作法很不正常。

方覺說:“中國銀行的信貸不是私人資金,它實際上屬於國有資產。用國有資產救助一個私人企業,卻又不說明救助的原因,也不說明私人企業陷入危機的真正原因,也不說明這家企業有沒有違規的行為,以及有沒有挽救的價值,這不是一種對國有資產負責的態度,也不是對銀行業務負責的態度。”

*政府不願看到多米諾效應*

《華盛頓郵報》的文章分析說,中國政府之所以大舉干預和救助這家私營企業,主要是因為德隆涉及的資產覆蓋面太廣。德隆一旦倒閉,不僅會連累國內大批民營和國營企業,而且會涉及一些外國企業,尤其會損害向這家公司貸款的國有銀行的利益,對中國的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都會帶來影響。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金融、保險和管理系主任張加恩教授認為,中國目前正處於一個經濟發展的敏感階段,任何一家大公司出現的困境都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張加恩說:“現在關鍵是中國處於敏感的經濟發展階段,許多人擔心軟著陸會不會變成硬著陸,擔心金融界裡面存在的各種潛在的問題。因此在這個敏感關頭,這麼大一家公司出現了危機,我可以理解中國政府有必要介入,以防止一個單一事件有可能發展成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方覺:政治需求高於經濟理性*

但是旅美華人學者方覺卻不這樣看。他認為中國國有銀行的信貸政策主要不是從經濟合理性方面考慮,而是出於政策考慮,甚至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這是國有銀行壞賬率遠遠高於國際警戒線的主要原因。

方覺:“中國國有銀行的巨額貸款還是把政治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為了防止出現所謂政治上的不穩定,或者出現某些金融波動,而不惜花費天文數字的貸款,動用巨額國有資金挽救一家前景不明的私人企業。這是典型的國有銀行的弊端。”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經濟學教授張加恩也呼籲中央銀行在救助德隆集團的同時,要公布救助方案的目的,公開對德隆公司前景的論證,使整個計劃的實施和操作透明化。

中國人民銀行的官員表示,重組方案的一個計劃是在德隆出售部份資產以償還債務並退出某些行業之後,保留一個規模縮小了的德隆集團。